空港經濟區之廣州模式
晚上10點開始,一架架貨機開始降落在廣州白云機場,這塊白天用于客機起降的區域于是開始重新繁忙起來。
“他們一般會忙整晚,這樣才能保證郵件在第二天上班時間到達目的地”。盧日新指著燈火通明的遠處說。盧是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空港委)、廣州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投資促進處副處長。
那里正是聯邦快遞位于廣州白云機場的亞太區轉運中心。該中心是聯邦快遞在美國本土之外建立的最大的轉運中心,是其著力打造的“全球三大轉運中心”之一,于2009年投入運營,承擔著整個亞太區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貨物處理。
聯邦快遞公司所處的位置正是廣州空港經濟區屬下的北部空港物流區。那里聚集著包括白云物流、順豐速遞在內的多家大型物流企業以及數百家航空貨代公司。
“那里的辦公室租金每平方米300多元,比中信廣場還貴”。盧日新介紹。
或許,今后租金還會更貴——隨著廣州空港經濟區建設逐步鋪開,一幅壯觀的圖景已經呈現到我們的眼前——廣州空港經濟區定位為全球綜合航空樞紐、亞洲物流集散中心之一、中國重要的臨空經濟中心、航空經濟示范區以及華南地區重要的發展引擎和增長極。
廣州空港經濟區橫跨花都和白云二區,其中花都區占地200平方公里,白云區占地239平方公里,總規劃面積439平方公里。
正因為橫跨白云和花都兩區,廣州空港經濟區的規劃與發展經歷了從分散到統一的歷程。
從分散發展到統一規劃
廣州白云機場2004年從老城區搬遷到了白云與花都區交界處,發展空間驟然擴大,為空港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2009年,白云區空港辦公布《廣州空港經濟發展規劃白云區專題研究》送審稿,而花都區也在其官網公布了區空港經濟規劃。這個階段,白云和花都區各自規劃、各自發展自己區內的空港經濟。顯然,此時空港經濟尚未納入廣州市政府的重要任務。
其實,花都區空港委的規劃設計四個空港經濟核心區,面積共計32.55平方公里,其中,3個核心區位于花都區。首期規劃了五大產業園區,分別是機場高新科技(光電子)產業基地、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配套產業園區、臨空總部商務區、廣州空港國際物流園區、休閑旅游區。
而白云區空港辦2010年公布的《廣州空港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則提出建立六大功能區,分別為白云國際機場航空樞紐、空港綜合交通樞紐、空港現代物流樞紐、空港綜合保稅區和空港商務服務區。產業上則以航空運輸和物流產業為核心進行四區互動。
這種各自為政的局面在2011年發生了轉變。是年9月30日,廣州市空港委成立,由時任廣州市副市長現任宣傳部長甘新具體牽頭,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負責協調指揮廣州新白云機場空港經濟區的整體發展。時任花都區空港委黨工委書記、主任的徐永生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盡快完善核心區外空港經濟區的功能規劃和產業布局,做到有序開發,形成集群效應。”
花都區長林中堅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廣州成立市一級的空港委,主要是負責協調、統籌花都和白云兩區的空港經濟發展,規劃空港的基礎設施、產業和城市建設。
顯然,這種架構下,花都區空港委、白云區空港辦以及市空港辦三者在行政上沒有從屬關系,市空港委雖然是一個行政機構,但更多地以橫向銜接的身份出現,廣州空港委承擔著總體把控、協調白云、花都兩區發展空港經濟的職能。
按以往來經驗看,作為廣州城郊經濟相對滯后的兩個區,白云和花都都不會輕易放棄空港經濟區帶來的經濟價值,然而也正是由于區域之間的利益分歧,使得空港經濟區的整體規劃以及長遠發展受到了牽制。廣州市空港委的職能也正是試圖在整合兩個區域利益的基礎上,促進空港經濟區的深度發展。
這種設計的一個好處是,白云和花都的行政區劃都沒有任何變化,兩區轄區內的空港經濟產業的財稅貢獻等還按所屬區統計、留存。而市空港委統一規劃、統一發展,更利于空港經濟區的協調、快速發展。市空港委在于指導、協調而非實施,具體落地還是通過白云和花都兩區自己。這種沒有損失一城一池、一分一毫,卻白白得到好處的事情,兩區政府自然拍手歡迎。
剩下的問題就是,在中國特殊的政治體系下,市空港委的總體規劃是否可以順利落地并不走樣?
為保證上述規劃的落地,廣州空港經濟區采取的是依托《廣州空港經濟區總體規劃及核心區(一期)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控制性詳規》)的方式。
在市級《控制性詳規》制定的過程中,白云、花都兩地空港部門也都全程參與、充分進行了意見溝通。統一后的市級規劃吸納了兩區的規劃優點,并站在全市的角度進行了優化。這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兩個不同區之間的協調量。
《控制性詳規》將于今年6月在廣州市第二屆規劃委員會會議上審議通過一旦通過市政府常委會議審議就將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
根據規劃439平方公里的經濟區被劃分為了7大功能片區,分別是以白云國際機場為核心的空港樞紐片區,以及環繞在其周圍的臨空高端服務片區、花都主城片區、健康產業片區、高新科技產業片區、臨空物流及清潔高技術產業片區、先進制造及綜合服務片區等。飛機維修業、航空物流、高新技術產業將成為空港經濟區的重點布局產業,而包括會展業、珠寶加工業、電子信息等產業也在被不斷納入整個規劃之中。
行政色彩被淡化后的廣州空港經濟區,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給予了市場更大的自由度。
從單一空港到立體交通樞紐
廣州空港經濟區具有獨特的交通樞紐地位。不論是廣州市還是從國家層面,對廣州空港經濟區的定位都是“全球綜合交通樞紐”、“亞洲物流集散中心之一”。而實現這一定位的手段即是充分依托白云國際機場、廣州北站、大田集裝箱中心站形成“三港”聯運。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作為國內三大機場之一,其航空貨運和客運量仍呈逐年快速遞增趨勢,目前客運流量為4500萬人次,遠景將達到10000萬人次。就單個機場的客流量來說,白云機場排全國第二,其貨流量居全國第三。按2020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0萬噸的設計目標,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在原機場基礎上,正在新建第三跑道及相應的滑行道系統,以及2號航站樓主樓、停機坪及空管、供油、公用配套等設施。
而仍處于籌建中的大田集裝箱中心站,更是鐵道部全國十八個樞紐之一,一旦建成,廣州空港經濟區即可真正實現“三港聯運”。再加之周邊京珠高速、機場高速、廣清高速、北二環高速、珠三環高速、花莞高速及新廣從快速、106國道、白云六線等高快速路縱橫交接,地鐵3號線、9號線、14號線貫穿全境,廣州北站、京廣鐵路、武廣鐵路、廣佛環線四通八達,由此形成的完備的陸路運輸系統使得空港經濟區從單一空港形成了立體交通樞紐,符合國際上最成熟的空港經濟區的要求。
從交通樞紐到華南經濟新引擎
2011年10月,時任廣州市長萬慶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出,廣州空港經濟區應成為“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新引擎”。
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去年8月正式推出了連接歐亞澳洲的空中橋梁——“廣州之路”,讓廣州成為兩地間中轉的完美樞紐。澳洲和歐洲每年客流量超過500萬,但由于兩地路途遙遠,必須在某個點中轉,廣州成為了一個中轉熱點。不久前,廣州更開通了境外人士“72小時免簽”的便利政策,以吸納更多過境旅客。這為空港經濟區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客流來源。
目前,廣州空港經濟區已經有了諸多航空產業落地。
中國最大的飛機維修維護公司GAMECO就位于空港經濟區北側;全球最大的飛機維修公司——新加坡新科宇航在廣州的1號機庫也將在今年年底建成。屆時,產業集群的效果會愈加明顯。
而廣州空港經濟區七大產業片區的發展也遵循了一個原則——尊重當地的傳統優勢產業。高新科技產業片區位于廣州空港經濟區東南部,地屬白云區,之前這里落戶了廣州市民營科技園。空港經濟區并沒有將原有產業遷出,而是進行了引導和提升。同樣位于空港經濟區東部的健康產業區也是以當地固有的健康產業為基礎的。這就使得廣州空港經濟區不是在一張白紙上建設,而是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
身處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廣州空港經濟區,擁有豐富的貨流資源;而其便捷的出口則在航空貿易物流中具有優勢。由此,保稅區就成為了必須。
2010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總規劃面積7.385平方公里的廣州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在廣州空港經濟區設立,該綜合保稅區分3個片區,主要發展口岸物流、保稅物流、出口加工、保稅貿易、生產性和流通性服務貿易五大業務功能。綜合保稅區是中國目前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綜合功能最強、配套政策最完善、通關手續最便利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廣州空港經濟區在華南乃至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將發揮更大作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華彬天星通航再添貝爾429專業救援直升機
- 下一篇:無人機未來廣袤天空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