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飛開啟海外戰略模式
手握“國產大飛機C919”和“自主知識產權支線飛機ARJ21”兩個項目的中國商飛,近來在海外市場的布局正在加快。11月23日,中國商飛美國有限公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橘子郡新港市成立。這些舉動恰與兩大飛機項目最新的進展息息相關,一方面ARJ21新支線飛機適航取證已進入最后沖刺,但要通過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以下簡稱“FAA”)的“影子審查”尚存難點;另一方面,C919大型客機機體也已正式進入生產階段,首飛時間延至2015年對外確認。
海外布局 國際戰略
美國擁有一流的民用航空制造企業和眾多民機配套企業,是世界航空工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區域,也是世界重要的民用航空市場。中國商飛美國公司是中國商飛在海外設立的首家全資子公司。中國商飛董事長金壯龍說:“成立美國公司是商飛國際化戰略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早在2010年底,中國商飛就在洛杉磯成立了其首個海外辦事處,以此增進與FAA、有關州政府、波音公司及其他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順利開展C919飛機在國際市場的營銷,同時加大海外人才的引進力度。而選址洛杉磯則是因為C919飛機有很多供應商是美國公司,諸如霍尼韋爾、通用電氣、聯合技術公司等,這些零部件供應商絕大多數集中在南加州,同時南加州本來就是麥道公司總部所在地(后成為波音的分公司),有比較完整的民機制造產業鏈。此次在橘子郡設立美國公司,距離洛杉磯辦事處非常之近。
金壯龍表示,美國公司的主要任務是技術研發、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同時繼續擴大與美國飛機供應商的業務交流和合作。正式運營后,中國商飛將選擇前沿商業飛機技術率先進行開發,也可以為C919大型客機和ARJ21新支線飛機兩大產品開展技術咨詢。
根據設想,中國商飛美國公司將按“管理國際化、人才屬地化”的模式在北美地區吸引和聚集優秀航空技術人才。航空制造國際化程度很高,北美航空技術人才眾多,這些人才不可能都被吸引到中國,只能采取本土化的策略,在當地建立公司吸引人才。此外,美國公司將開展民用飛機工程技術研究和管理咨詢服務,民用飛機前沿技術跟蹤、服務與研究等;同時協助中國商飛公司在北美地區開展適航取證、供應商管理、客戶服務與支援、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工作。
據介紹,目前已有16家國際航空企業作為C919大型客機的供應商與中國商飛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供應商管理一直是中國商飛項目進展中頗具挑戰的一個領域。一架現代大型商用飛機通常由四五百萬個零件和幾十個復雜系統構成,項目研制往往由幾百家國內外單位參與,管理難度和復雜性遠遠超出一般工程項目。而此前,我國大型客機從未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研制歷程,也從未有過如此之多的供應商,可以說毫無經驗借鑒。
此外,中國商飛歐洲辦事處也于2011年6月在巴黎揭牌。
海外營銷 正面對抗
當今在全球的航空制造領域,空客與波音占據著絕對的市場優勢。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作為新進入者,甫一出生就被迫站在全球舞臺上與波音和空客等巨頭同臺競爭。欲成就ABC“三分天下”之勢,就必然要面對未來在航空市場上的正面對抗。
尤其C919是定位于168座~190座載客量間的窄體客機,與波音737和空客A320屬于同級別的單通道飛機,后兩款飛機已經作為史上銷售最成功的機型賣遍全球。因此,把分公司開到歐美老牌航空制造企業家門口并無不妥。其實這種模式很普遍,波音、空客等航空制造企業也將子公司開遍了全球各地。“搶先布局,顯然有益無害”。金壯龍也說,盡管是競爭對手,但中國商飛仍將與國際飛機制造商同行尋求一系列的合作機會。
目前,中國商飛已有的C919訂單總數達到400架,來自16家用戶,除了中國的航空公司和租賃公司外,美國通用電氣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下稱“GECAS”)也購買了20架C919,同時,美國東方航空、英國航空公司、瑞安航空公司也與中國商飛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表達了購買C919的意向。海外銷售啟動就意味著要進行售后服務,售后客戶服務、維修服務保障的跟進又是促進銷售的手段。因此,中國商飛海外建立公司,是先期對未來市場的開拓與維護。
未來全球航空業對新飛機的需求量巨大。根據預測,全球機隊規模在未來20年將翻番,在未來20年全球需要新飛機的數量約在3萬架左右。在單通道飛機領域,空客預測今后20年交付的新飛機總量將達到2萬架,占全球總市場需求的71%,其中34%的單通道飛機將交付給亞太地區。未來20年,僅中國就將購買4330架飛機,價值4800億美元。
適航審定 壓力盡顯
市場需求量是客觀事實,但是拿到適航認證之不易也是中國商飛目前必須面對的事實。按照國際航空市場通行的規則,民用飛機要投入商業運營必須具備適航認證,在拿到中國民航局(CAAC)適航認證以外,要進入北美市場必須要獲得FAA頒發的適航認證。C919大型客機研制基本原則也明確了要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全面按照國際民航規章和適航標準,綜合考慮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要求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作為大飛機的“探路者”,我國第一次完全自主設計并制造的渦扇支線飛機——ARJ21-700民用客機項目已經進行了整整11個年頭,距離其首飛也已經5年之久,足見適航取證之不易。
適航標準是飛機安全性的最低標準,取得適航證是一個飛機型號得以生產、運營的“門檻”。ARJ21-700飛機是我國第一次完全按照國際適航規章自主設計研制,也是我國第一款同時向中國民航局和美國聯邦航空局提出適航申請并得到受理的客機項目。ARJ21適航審定的每一步幾乎都是我國民用飛機適航的第一次。根據目前的局方審查進度,其有望在2014年內取得中國民航局的適航證。目前,C919項目已進入工程發展階段,開始了詳細設計工作。而中國商飛正在通過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的合作,在C919和C系列飛機的共同性、市場和營銷、客服能力、產品試驗和適航取證等方面共同提高。
就在近期,民航局局長李家祥率隊考察調研了中國商飛。李家祥說,適航審定是民機發展的關鍵環節。一個國家航空制造能力強大了,就會帶動民航適航審定能力的強大,就會增加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中國飛機制造業起步晚、底子薄,而適航審定工作起步更晚、底子更薄。但國產飛機要走向市場、走向世界,適航審定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我們一定要嚴格堅持適航標準,克服各種困難,研制出安全的民用飛機。民航局將持續增強適航審定和航空器評審能力,將一如既往繼續積極推動、全力支持國產民機事業的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