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直升機應對市場繁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日,通用航空制造商協會(GAMA)公布最新數據指出,綜合多個直升機制造商的年終報告得出結論,2013年全球市場活塞式直升機交付量為335架,同比增長2.1%。不難看出,隨著通航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直升機制造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如今,我國的直升機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國際化特征明顯,5家國際知名的直升機制造企業都有產品在我國運營。而面對需求巨大的民用直升機市場,國內本土直升機制造業的發展速度也進一步加快。如今,中國直升機產業已形成從1噸級到13噸級較為完整的產品譜系。
10年前,我國直升機年產十幾架,2012年增至200架。近兩年,國產直升機的交付數量相當于以前幾十年的總和。與此同時,我國直升機產業的國際化水平也不斷提高,與世界頂尖的直升機制造廠商合作生產了很多成功的產品。
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是要清晰地看到,與世界直升機發展水平相比,國內的直升機制造產業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據統計,在我國民用直升機機隊中,九成以上是國外生產的直升機。
我國的直升機工業起步較晚、底子薄、進展慢,在服務模式、應用領域以及產業發展方面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制約我國直升機產業發展的因素也有很多,既有產業管理方面的,也有技術支撐方面的。此外,還涉及相關的政策領域。
因此,要想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民用直升機市場,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制造領域,要建立集主機研發、傳動、發動機和其他配套產品生產于一體的產業發展基礎,形成完整的研發、試驗、生產和服務體系,塑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形象。這其中,要形成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設計理念,滿足用戶需求;要不斷提升直升機的核心技術水平,順應時代發展,研發出環保、高效的技術產品。
此外,應建立完整、統一并與國際標準相銜接的標準體系,通過國際合作和轉包生產的方式,引進國際上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
要積極搭建直升機制造業發展平臺,還應促進上下游相關領域的協調發展。目前,中國現有的通用航空機場與臨時起降點建設滯后,數量少、密度低、東西分布差異較大;民營直升機運營人員數量較少,飛行員等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此外,我國還沒有建立起配套齊全、運行良好的民用直升機服務網絡。唯有解決好這一系列問題,才能使整個產業鏈實現良性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