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航天技術“落地” 航空機載寬帶有望開通
“過不了多久,飛機上的乘客就能像在家里一樣上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建恒代表6日表示,該集團公司正在跟幾大航空公司、電信運營商開展合作,爭取近期開通航空機載寬帶通訊。目前相關技術已經成熟,但還需完成一些驗證。
開通航空寬帶通訊,其實是以衛星應用為基礎。張建恒說,近年我國在衛星應用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普及程度仍不夠,今后還將長期推廣。比如在物聯網、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方面,未來衛星的應用大有可為。
張建恒表示,航天科技集團一直把航天技術在國民經濟領域的應用視為主業之一。在我國國民經濟20個門類行業中,該集團公司民用產業涉及18個,共有180多類近600種產品。該集團公司還將以特種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先進材料及應用、電子信息產品等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航天技術應用。
以近來備受矚目的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為例,其中多項技術已經實現了向民用領域的轉化。張建恒介紹,利用航天推進劑燃燒技術轉化開發的航天煤粉加壓氣化技術,已經廣泛用于化工產品生產,以及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燃煤發電等領域;利用液體火箭推進劑輸送技術、流體控制技術轉化開發的長輸管線輸油泵,已在中石化多條輸油管線上得到應用。過去這些高端裝備全部要依賴進口,而且價格昂貴;利用火箭發動機渦輪泵技術轉化開發了多個系列、多種用途的消防泵產品。
其中森警式消防泵只需一個人背著就能高效滅火,高壓高程消防泵能讓消防車噴水高度倍增,可用于超高層建筑消防中;
利用航天風洞設計技術轉化開發的煙氣脫硫脫硝成套工藝及裝置,可以有效控制發電廠、煉油廠排除的工業廢氣……
但張建恒指出,我國航天科技成果在民用領域轉化的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研究顯示,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比約為1∶2。如果算上對相關領域的輻射帶動,歐美國家約為1∶7到1∶14,我國尚有差距,目前在1∶7至1∶10的范疇。美國航天科技成果轉化率高達80%,歐洲發達國家一般在50%左右,而我國目前剛剛達到10%。
張建恒說,該集團公司累計擁有專利數萬件,僅去年申請的專利就超過5000件。
此外他透露,該集團公司2014年將實施以高分二號、嫦娥五號試驗器為代表的16次宇航發射任務。確保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探月工程三期、各類應用衛星等型號研制順利推進。其中,高分二號衛星投入使用后可為國內各用戶提供高精度對地觀測數據,在衛星應用方面將起到重要示范作用;嫦娥五號試驗器任務將驗證探月三期采樣返回關鍵技術。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