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事件持續無果 大馬旅游遭抵制 降至冰點
2014年是中馬建交40周年,馬來西亞旅游局原本期望今年中國游客將創新高,不想,3月8日發生的馬航MH370事件卻大大降低中國游客赴馬旅游的熱情。
在馬航事件依然無果的24天之后,全國最大的東南亞旅游批發商之一捷達旅游市場推廣中心總監楊維一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道,往年3月份的赴馬旅行人數在6000-8000人之間,今年3月包括旅游在內也只有1000人左右,“馬來西亞目的地受到重創”。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旅游還受到明星和部分旅行社的抵制。
4月1日,馬來西亞駐北京大使館旅游處負責人王珊珊拒絕回應任何有關大馬旅行的問詢。
大馬游遭抵制?
臨近清明和五一小長假,各種旅游產品熱銷,馬來西亞旅游卻慘失市場。“馬來西亞目的地旅游今年受到了重創。”楊維一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盡管歷來3、4月份屬于旅游淡季,報名出行的人數會較其他月份少,但是馬來西亞3月以來的表現卻是淡季中的慘淡。
據其透露,往年3月份該公司組團赴馬旅行的人數在6000-8000人次之間,可是,今年整個3月,包括去馬來西亞開會的旅游團隊在內也只有區區1000人左右。而且,自從馬航MH370航班出事故之后,出于對飛行的恐懼等原因,該司在半個多月內也接到了多條線路多起游客退訂申請,最終退訂人數為40人。
楊維一表示,這樣大量的退訂人數雖有旅行法、運價調整、飛行恐懼等多種原因構成,但是馬航事件的直接影響是主要原因。
中國國旅市場部的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證實,受到馬航失聯事件影響,近期報名參加馬來西亞旅游的人數大幅減少,人數寥寥到無法成團(一般旅行社是20人成團),該司只好接受旅客的退訂或者建議旅客改訂其他目的地。
中國游客對馬來西亞旅游的態度,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部分公眾人物的影響。近期,江蘇衛視主持人孟非、演員陳坤以及歌手韓紅,均在微博上表達對馬來西亞政府處置失聯航班事件不當的不滿,并聲明抵制馬來西亞旅游。新浪隨后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因為失聯航班的關系,國人近期赴馬來西亞旅行的意愿大為降低,6萬多人的調查中,超過七成被訪者表示不會考慮去馬來西亞旅游。
公眾的情緒亦助推了部分旅行機構暫停赴馬旅行產品。去哪兒在官方微博表示:在馬航失聯事件責任尚未明晰前,去哪兒網即日起下架馬航相關產品。藝龍亦從3月25日起無限期停售馬航機票,直至馬航與家屬達成諒解,并指已經購買馬航機票的乘客如有需要可全額退款。
中青旅方面也表示,報名搭配馬來西亞航空的中青旅自由行產品的客人,要求取消行程的,即使馬航尚無相應退款政策,中青旅承諾全額退款,同時中青旅暫停與馬航合作的旅游產品,中青旅既有的馬來西亞旅游產品中,涉及馬來西亞航空的,調換為其他航空公司。
中青旅市場部總監葛磊同時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外界過分解讀中青旅此舉為抵制,事實上中青旅只是考慮到旅客對馬航的顧慮,為旅客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而已。
東南亞旅游依舊火爆?
雖然上述公司的表態頗為積極,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咨詢中青旅、中國國旅、康輝旅游和凱撒旅游等旅行社的赴馬旅游情況時,各公司的銷售部門給了記者截然不同的說法。
康輝旅行社的人士表示赴馬來西亞旅游的報名人數還是比較多,國旅總社的銷售人員亦聲稱四月的新馬泰旅行團有7個成團。
對此,有旅行社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道,馬來西亞旅游肯定是受到極大的影響,這些門店銷售人員的介紹是有水分的,實際報名情況并不理想。中國國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事實上馬來西亞通常打包在新馬泰旅游產品中,游客不愿去馬來西亞一地并不會對整個東南亞旅游產生影響。他亦透露,其它東南亞旅行依然是比較火爆的。
近日中國游客赴馬數量的變化,恐怕馬來西亞政府是最清楚的。4月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馬來西亞駐北京大使館旅游處負責人王珊珊問詢相關的數據,遭到對方的拒絕。王珊珊表示,馬來西亞旅游局近期將不會回答任何問題。
而據旅游局網站提供的資料,在今年年初,馬來西亞原本打算鎖定8300萬中國出境游市場為2014年旅游市場發展目標。馬來西亞旅游及文化部部長Datuk Seri Mohd Nazri Abdul Aziz表示,2014年將是馬來西亞旅游年(VWY2014),屆時除中國游客外,馬來西亞還將在泰國和柬埔寨進一步擴展市場。目前泰國赴馬來西亞旅游的游客已達400萬人,柬埔寨也已達200萬人。Nazri透露馬來西亞已經在2013年吸引了150萬中國游客前往。而2013年馬來西亞旅游業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果,旅游行業收入達到654.4億馬幣,超過了初步目標的650億馬幣。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