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面飛行器浮空飛行器研制獲重大突破
陳東升就任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所長以來,特飛在水面飛行器型號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
陳東升2002年就任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所長以來,特飛所很快結束了20多年無航空型號的歷史,在水面飛行器、浮空飛行器型號研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非航空民品產業,由原年銷售收入不足1億元增長到6億元,年實現外貿出口近億元。特飛所基本實現了湖北荊門、武漢、廣東珠海三地的布局和定位,迸發出了新的發展活力。
1997年底,他兼任特飛所主導民品公司總經理,通過對市場的仔細分析,將摩托車液壓制動器項目作為出擊市場的突破口,為了打開銷路,他背起產品,像推銷員一樣找客戶,一家家上門宣傳。不理解、不信任、不接見,陳東升吃盡了閉門羹,但這并沒有消磨他的意志,憑著他堅持不懈的努力,特飛所終于敲開了市場的大門。
如今“航特”這個著名商標已經馳名海內外, 2002年達到1億元的銷售額,利潤320萬元。2013年,產業銷售收入達到6億元,人均產值達45萬元,利潤3200萬元。
機會從來就不會給沒有準備的人。2002年10月,陳東升擔任特飛所所長。他認為,發展特種飛行器事業才是一個主機研究所應承擔的責任,為此他提出“無中生有”的理念,創造機會積極爭取航空研制項目。面對我國面臨維護海洋權益問題日益突出的問題,陳東升果斷提出充分利用特飛所水上飛機、水陸兩棲飛機、地效飛機等是保衛海洋領土、維護海洋權益獨具特色的產品的研發優勢,進行“再造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的新變革。
陳東升首先對特飛所發展指導思想和戰略進行重大調整,將原來“主體轉民,保留航空”的思路調整為“發展航空,強化產業”;提出了“航空興則特飛所興,產業強則特飛所富”的發展理念,新的理念和思路確保了“航空為本,以民興所”的發展目標,同時通過航空產品的發展帶動和鞏固民品的發展成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