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航空電子設備可降低飛機制造成本
據《透視俄羅斯》報道,俄羅斯首次計劃2015年前獲得航空機載電子設備EASA認證。這不僅能幫助俄羅斯航空電子設備進入國際市場,還可在俄本國制造的飛機上取代進口元件。
俄羅斯無線電電子技術康采恩已向EASA(歐洲航空安全局)提交獲得認證的申請,預計于2015年前獲得認證。俄工業和貿易部航空工業局局長安德烈·博金斯基(AndreyBoginskiy)認為,未來俄羅斯飛機和直升機的機載設備、組件和裝置將只在俄國內生產。據他介紹,獲得EASA認證“為確保俄羅斯在飛機生產中創造更多附加價值又向前邁出一大步”。“獲得認證能使俄羅斯企業不僅在民用航空業,而且還可以在軍事技術合作中提供配件供應和售后服務”,俄航空設備控股公司總經理馬克西姆?庫久克(MaximKuzyuk)說。他同時指出,“該戰略的成功實施將有助于財務指標的增長,尤其是最終產品價格下降將幫助實現行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
蘇聯AN-225運輸機:世界絕無僅有的最大貨運飛機未來俄產機載設備計劃安裝在民用客機MS-21、超級噴氣式飛機以及雅克-242中程客機上。目前,除導航和通信等系統外,俄制航空電子設備占MS-21客機相關設備一半以上。但據專家介紹,蘇霍伊-100超級噴氣式飛機上卻完全見不到俄制電子設備的身影,該飛機所有機載設備均產自法國。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民用航空技術建立和生產局局長米哈伊爾?博加德列夫(MikhailBogatyrev)表示,該部計劃中不僅包括取代進口設備,還包括航空電子設備出口。目前,俄羅斯企業主要出口地區為印度、東南亞和拉美。這些地區也將成為新產品的優先推廣市場。
俄電子設備開發人員希望未來新的經過認證的元件還能應用于其它機型,如Be-200軍用運輸機。但他們指出,新的電子設備須經改進才能從民用客機推廣到軍用運輸機上,原因在于作戰中遭受損壞時軍用飛機與民用飛機對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差異巨大。“軍用飛機要求使用另外一種‘鐵’、不使用外國元件,而且軟件也要具備特定功能”,AviaPort通訊社主編奧列格˙潘捷列耶夫(OlegPanteleev)解釋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