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打造空中絲路新起點
作為萬里絲路的起點,陜西正依托航空運輸讓絲路合作與交流立體化,以西安國家級航空城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打造空中絲綢之路新起點。
日前,中國民用航空局復函表示,支持設立西安航空城實驗區,并將積極協助陜西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航空樞紐和內陸空港城市示范區�!恫t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未來西安航空城總規劃面積將達146平方公里,力爭到2020年,航空城實驗區產業體系初步形成,開放門戶地位基本確立,航空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5300萬人次和45萬噸左右。
陜西省發改委主任方瑋峰向本刊記者介紹,陜西省將把西安航空城作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突破口,為此陜西省將進一步完善航線網絡,加快推進航空物流、航空維修、通用航空等六大航空服務業發展。同時推進面向中亞西亞、歐洲的自由貿易園區建設,打造與航空產業相關聯的高端制造業聚集區,并大力發展航空制造相關產業,培育航空產業集群。
新機遇:“走”到“飛”的轉變
2013年,陜西省省長婁勤儉就任省長后不久,就率領陜西省政府代表團出訪中亞,謀劃如何更加豐富和多渠道落實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構想。在他看來,陜西省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基本定位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
婁勤儉告訴本刊記者:“相對于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新起點有著嶄新、豐富、獨特的內涵,它是承接東部乃至全球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溝通內陸與亞歐大陸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最大的物流中轉中心,融匯亞歐豐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臺。”
比如,近年來,西安、重慶、成都等地都相繼開通了至歐洲的鐵路貨運班列,力求打通亞歐經濟大動脈。自去年11月底到今年6月底,開行于西安與中亞之間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共開行了13班次,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起到了開拓作用。
然而,對于地處中國大陸幾何中心的的陜西來說,在絲路經濟帶上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但與歐亞國家之間動輒數千公里的漫長陸路交通線幾千年來都是難以輕易跨越的障礙。要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陜西無疑需要以突破性思路,進一步破解交通瓶頸對貨物與人員交流帶來的制約。
“陜西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作為內陸省份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應該充分考慮航空運輸的交通方式。”方瑋峰向本刊記者解釋說,過去的絲綢之路主要靠“走”,而新絲綢之路很大程度上要靠“飛”,“陜西將通過發展臨空經濟,以西安咸陽機場和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為核心建設西安國家級航空城實驗區,打造西部地區集客貨并舉、陸空聯運、制造服務于一體的空港經濟聚集區,更好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新支點:臨空產業“飛”躍新絲路
作為西安航空城實驗區的核心組成部分,2011年成立的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承擔著構建臨空產業體系的任務。本刊記者在空港新城采訪了解到,按照“功能整體構造、項目協同建設”的理念,空港新城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和重點板塊建設,成立三年多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0多億元,實際引進內資106億元,引進外資1950萬美元。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有關專家認為,陜西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雄厚的科教實力,同時還是我國重要的航空產業聚集區,已形成集大中型飛機研究、設計、試驗、生產、綜合保障及教學培訓為一體的較為完善的航空科研生產體系,在西安建設航空城實驗區,有利于構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
“我們將以臨空經濟為引領,促進航空運輸業、航空物流業、半導體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國際文化交流產業在這里聚集發展,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航空城基地。”陜西省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管委會主任王學東說。
采訪中,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耿書海認為,古絲綢之路的本質就是服務于亞歐之間的商貿和物流通道。目前,除暢通公路、鐵路通道外,大力發展航空運輸,打造“空中絲綢之路”同樣也是強化歐亞各國溝通聯系、推動經貿合作的重要途徑。
“陜西作為西部地區的橋頭堡和絲綢之路的起點,將在我國實施向西開放戰略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他看來,因為航空運輸更容易超越地理空間界限,為歐亞各國經貿合作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通道,更大跨度地直接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經濟循環,在世界范圍內吸納和集聚生產力的各種能量和要素。這樣,就可以“以點帶面,從線到片”,把“絲綢之路”這個物理上的“大通道”打造成人口和產業集聚的“經濟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哈飛公司首次向湯加交付運12E飛機
- 下一篇:順德擬建通用機場引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