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業,飛機“包租公”?
中資銀行和諸多國內資本機構對于航空租賃業的熱情追逐很快影響到了航空制造企業產業布局。
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航工業)在內的飛機制造商開始將觸角伸向租賃業。8月14日,這家中國最大的航空制造企業承認有意并購愛爾蘭阿瓦隆飛機租賃公司(Avolon Aerospace Leasing,下稱阿瓦隆)。在這一大手筆海外并購后,中航工業是否能躋身航空租賃業主流“朋友圈”?
洽購阿瓦隆
從外界傳出有意并購阿瓦隆到最終證實這一消息,前后不到一周時間,但這已經與此前中航工業習慣于在收購基本完成之后對外公布相關消息的慣例有了很大改變。
8月14日晚間,中航工業旗下金融平臺中航資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航資本,600705.SH)發布公告,承認公司就阿瓦隆公司股權事項與收購相關方進行了會談,并聘請中介機構對阿瓦隆公司進行了初步盡職調查。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航資本聯手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正在洽購阿瓦隆全部股權,預計交易規模將達到120億歐元。中投將在此交易中作為財務投資者出現,其股權占比大概在40%-45%之間,而中航資本持有剩余的55%-60%股權,并且負責并購后的運營工作。
在14日發布的澄清公告中,中航資本透露這一交易規模并不屬實,而交易的進程已經進展到聘請中介機構對阿瓦隆進行初步盡職調查的階段,但“公司尚未就股權收購事項與相關方達成任何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或報價,亦不能保證將就AVOLON公司股權收購事項簽訂最終協議,該收購事項能否最終完成存在不確定性。”
阿瓦隆是一家2010年在愛爾蘭成立的飛機租賃公司,目前資產總規模約為150億美元。其主要股東包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Oak Hill Capital Partners和Cinven。在7月份剛剛結束的范堡羅航展上,該公司訂購了6架787-9和15架A330neo,從而使機隊規模達到了222架,并在27個國家有48個客戶。
而此次參與并購阿瓦隆的中航資本是中航工業對內部金融資產整合之后構建的金融業務平臺。
中航資本先后又參與了中航工業近年來幾乎所有重大的并購和重組活動,比如收購奧地利未來先進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ACC AG),投資中航重機(600765)、中航黑豹(600760)、西飛集團、中航國際公司、沈飛民用航空公司、成飛民用航空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航投資在飛機租賃業務上也并非空白,其目前控股的中航國際租賃有限公司便涉及飛機租賃業務。
國內飛機租賃的尷尬
當然,飛機租賃業務本身所具有的潛力也是包括中航資本在內的國內金融機構和銀行大舉進軍飛機租賃業的重要原因。
“愛爾蘭作為全球飛機租賃業的核心區域,在稅收、法律、融資途徑和專業服務等方面已積累了完備的配套制度,成為全球飛機租賃業中心之一。”一位從事飛機租賃業務的人士對本報記者介紹說,“因此吸引了幾乎所有國際航空租賃企業,目前全球機隊排名前十位的航空金融企業均在愛爾蘭設有機構,愛爾蘭飛機租賃企業管理的飛機租賃資產占全球40%以上。”
“中航資本一旦成功并購阿瓦隆,便可以直接將業務從國內延伸至這一區域,同時也承接了全部的資源,這也是國內企業跨國并購所最為看重的一點。”前述人士表示。
作為全球航空運輸業增長最快的區域,亞洲地區航空公司對于飛機購買的需求在過去數年間一直呈快速上升趨勢,而新增飛機中租賃所占據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飛機制造商簽下越來越多巨額訂單,并將飛機產能不斷提升到新的高度。但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金融業不確定性的持續,使得飛機租賃業務一直以來增長迅速。
飛機租賃商通常成批購買飛機,然后將這些飛機一次性租賃給世界航空公司長達數年,而航空公司往往在沒有財力購買飛機或者希望艦隊計劃更具彈性時會考慮租賃飛機。
國內航空公司也早已意識到租賃對于改善資產結構所帶來的意義,比如去年3月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便通過工銀租賃在天津東疆保稅區將其所購買的第五架A380客機以租賃方式引進。
正因為看到了這一市場背后存在的潛力,中資銀行及金融機構早已經開始在這一業務領域進行布局。從最早在新加坡成立中銀航空租賃的中國銀行,到目前國內航空租賃業務規模最大的工銀航空租賃,幾乎所有的國有銀行以及主要的商業銀行均涉足飛機租賃業務。
根據本報記者獲得的工銀租賃方面的數據顯示,工銀租賃截至今年6月底航空資產規模約600億元人民幣,擁有和管理飛機384架,已交付185架。
工銀租賃目前55%的業務來自于海外客戶,分布于34個海外承運人,在工銀租賃方面看來,預計未來中國超過70%的新飛機將會通過租賃方式引進(包括融資租賃和經營性租賃)。
但目前一個尷尬的事實在于,國內租賃公司在與外資租賃公司的競爭中,政策環境以及自身實力、經驗等都不具有優勢。
交通運輸部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至2013年6月底中國民航在冊運輸飛機為2035架,其中通過金融融資和租賃取得的飛機比例約占60%。但其中只有不到10%的租賃業務由中資企業完成。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3年12月20日印發了《關于加快飛機租賃業務發展的意見》指出,今后10年到20年將是我國大飛機市場開拓和航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飛機租賃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正因為此,國內金融機構此前曾多次嘗試收購跨國飛機租賃企業,其中包括目前規模最大的ILFC,試圖躋身航空租賃業主流“朋友圈”。
此次中航資本再次出手,是中國飛機租賃業務國際化的又一次試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寧國通用機場或年底建成
- 下一篇:通用航空 雁陣齊飛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