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家通航企業過半虧損 通航飛機閑置嚴重
從21日的通航產業論壇上獲悉,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經營性通航企業187家,在過去數年中年均增長高達15.7%,這一速度遠高于通航作業量的增長,后者在去年僅僅增長了不到2.5%。而另一方面,據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員通用航空室主任張兵披露,在統計的2012年統計的94家通航企業中,54家虧損,虧損額達4.6億元。
中航工業通飛總經理助理王暉介紹,近年來中國的通航產業發展很快,大家對于運營企業以及購買飛機的熱情非常高;張兵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經營性通用航空企業共189家,在2005年-2013年中,年均增速15.7%。正在籌建的企業173家,非經營性企業13家。另外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通用航空機隊在冊總數為1654架(具),比上年增長23.2%。
但是與運營企業數量以及航空器的高速增長相反的是,通用航空的作業量則持續維持在極低的水平上,據此前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委員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通用航空作業時間為52.8萬小時,同比僅僅增長了2.48%,持續在低位徘徊,甚至低于前一年的2.84%。而自2011年的前幾年,通航作業量的增速則保持在15%左右的高位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并不算多的飛行時間中,絕大部分是由培訓飛行貢獻的。據統計,通航作業結構以教學訓練、飛行培訓和工農林業作業為主,共占83%,其中教學培訓占61%。
2011年7月,國務院曾頒布《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大力發展通用航空”作為主要任務之一,并且確立了“通用航空實現規模化發展,到2020年飛行總量達200萬小時,年均增長19%”的總體目標,現在看來,這一目標差距還太大。
對于通航企業和通用航空器的增長遠高于作業量增速的問題,張兵向網易財經表示,由于種種原因,主要是體制上的原因,很多企業或者私人買了飛機回來之后,閑置在那兒,并不去飛。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通航運營企業很多,但是盈利情況并不樂觀。張兵透露,根據2012年對全國有規模的94架通航企業的統計,94家企業中只有40家實現盈利,利潤總共約4億,其中盈利超過千萬的僅有中信海直、北大荒等8家;而其余的54家則為虧損,虧損額總計4.6億元。
張兵還表示,盡管總體上大致能保持盈虧平衡,但是這是在這些企業每年能拿到政府2-3億的補貼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補貼,則總體上還是虧損的。作為8家盈利超過千萬的通航企業之一,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總經理郭慶才向網易財經表示,能盈利的主要原因還是做出了規模,北大荒目前有飛機超過100架。
盡管近年來,政府層面一再出臺鼓勵支持通航發展的政策,通航產業發展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基礎設施跟不上,張兵稱,目前全國的通航機場數量僅僅只有全國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十分之一,而多數政策主要是沿用運輸航空的,不適用于同行的發展需要,而雖然對運營企業有補貼,但是對通航機場并沒有。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