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升機年產量十年飆升10倍 達年產200架
讓中國直升機領舞藍天——訪中航工業直升機總經理蔡毅
10年前,我國直升機年產十幾架;2012年,這一數字飆升至近200架,增長10倍;近兩年,國產直升機交付數量相當于以前幾十年的總和,這是世界航空工業史的奇跡。作為現代航空飛行器中的高精尖產品,直升機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防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中航工業直升機人矢志航空報國追求,譜寫出了我國直升機工業騰飛的新篇章。
就在這兩年,直8成功完成十余次改型,形成陸航、海軍、空軍、武警多系列發展的良好局面;直10批產交付部隊后迅速形成戰斗力,獲評“陸航明星裝備”;直19打破世界直升機史的最短研制周期紀錄,快速裝備部隊;AC311通過AEG評審,在國內航空產品中屬首位,現已簽約70余架;AC313破除直升機高原性能瓶頸,成為世界上第一款取得4500米海拔地區A類適航證的直升機,飛行區域覆蓋我國全疆域;AC352作為我國航空高科技研發領域第一次與世界先進國家進行對等合作(50%對50%)的機型,標志著我國航空工業從轉包生產、合資生產的層面跨越到平等合作、同臺競技的全新階段……
為此,記者專訪了中航工業直升機總經理蔡毅。他提出,作為民族直升機產業的旗幟,我們更要緊抓機遇,主動作為,以內涵式發展推動核心競爭力提升,讓中國直升機領舞藍天。
依靠尖端技術 贏得市場主動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誰在科技創新上占領先優勢,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中航工業直升機通過若干型號的牽引,攻克了總體氣動、旋翼、結構與強度、飛控、航電等專業領域的關鍵技術,獲得科技成果獎上百項,使國產直升機逐步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以復合材料球柔性旋翼系統、發動機全權限數字化電子調節控制、大面積復合材料結構、綜合化航電系統、數字化設計制造和最新適航安全性標準等為標志的國產直升機,已經滿足世界第三代水平直升機的整體要求。傳動系統滿足30分鐘的“干運轉”安全性要求;燃油系統和機體結構滿足抗墜毀及雷擊安全性要求;機體結構、操縱系統及旋翼系統滿足鳥撞安全性要求;機載設備滿足雷擊和高強輻射場防護設計要求,座艙布局滿足乘員應急撤離安全性要求……這些標志著世界第三代直升機的關鍵性技術現已在多個機型上運用,在試飛試驗和客戶使用中顯示出了卓越的性能:2010年,AC313成功挑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創造了我國直升機產業發展的多個第一,并于2011年在青海共和創造了8000米最高升限紀錄,2012年完成高寒驗證試飛并取得民用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直10、直19兩型專用武裝直升機一經亮相就以其優良的性能,引起社會強烈關注,交付部隊后更很好地加快了陸軍航空兵的轉型升級進程,贏得部隊的高度贊譽。
除型號研制外,中航工業直升機在預先研究領域也取得一批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其中獲省部級以上獎22項、集團公司獎59項,申請專利89項,取得專利授權19項。
以差異化戰略 構筑競爭優勢
蔡毅提出,未來3~5年是我國直升機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能否盡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將決定直升機產業的前途命運,能否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讓客戶認識和認可國產直升機產品更是關乎國產直升機的生死存亡。
結合現代國企特點,在集團公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質量為第一要求,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的經營理念下,中航工業直升機持續開展以“市場觀、客戶觀、成本觀”為內容的“三觀”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干部職工牢固樹立“客戶價值”行為理念,不斷強化職工市場意識,引導職工樹立客戶意識、競爭意識、成本意識和創新意識,推動全員轉變工作模式,關注細節、關注成本、關注價值。2012年,中航工業直升機適時推出ACVALUES營銷戰略,以客戶價值最大化為原則,通過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全價值鏈集成服務解決方案,全面滿足客戶咨詢、購機、售后支援、培訓、托管、租賃、運營等一系列多樣化需求。
實踐證明,ACVALUES營銷戰略很好地契合了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僅2012年一年,中航工業直升機在國內市場完成了23架民用直升機及12架固定翼飛機的銷售,銷售量和新增訂單量都遙遙領先,與尼泊爾航空公司簽訂的4架運12合同在中航工業直升機民機國際市場開發中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資源整合建立高效協同平臺
中航工業直升機下屬廠所地處三線城市,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不利影響,為盡快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根據集團公司的戰略部署,中航工業直升機經過專業化整合,在天津建立中航工業直升機研發中心。
為適應新的結構布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公司大力推動科研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從科研管理組織架構、專業設置、型號研發流程、管理模式上采取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建立起完整的“管理-研發-生產-服務”的組織架構。按照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要求,公司明確提出構建“一個核心、兩條主線、三塊業務”,即以直升機專業技術體系建設為核心,采取統一研發資源、軍機民機分線的管理模式,頂層研發、工程設計、工程試驗三塊業務相互銜接、形成整體。通過專業化整合,公司一方面保證了以軍機研制為主的研發體系順利運行,一方面為民機研發創造了有利于技術提升、產業化發展的條件。
為縮短直升機研制周期,提高設計、工藝、制造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中航工業直升機還打造了一所三廠跨地域協同研制數字化工程應用環境,有效實現了企業資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充分流動,保證了設計數據源的一致和同步,實現了設計向制造的全數字量傳遞。這一新的研制模式也顯著提高了直升機產品質量、研發管理水平。
針對新的研產模式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中航工業直升機不斷加強過程管控,穩步推行現場6S管理,引進推行六西格瑪和精益管理方法,開展平衡計分卡管理、EVA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創新性地運用經濟質量評價體系從發展和營業規模、運營效率、經營成果、財務資源配置、產品質量等方面來衡量經濟運行質量,設定五大專業指數24項指標,向世界一流企業對標,向同行業先進企業對標,向集團公司內部標桿企業對標,查找差距,制定措施,不斷加強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實踐和應用。
打造卓越雇主品牌 深化人才儲備
雇主品牌是針對職工或者潛在職工,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的研究學者把雇主品牌與產品品牌、公司品牌相并列,稱之為“第三種品牌”。
多年來,中航工業直升機堅持實施人才戰略,不斷改善人力資源狀況。公司堅持在航空高校設立獎學金,提高品牌影響力;每年畢業季,下屬單位一把手親自帶隊在各大知名院校舉辦專場招聘會,面對面與大學生進行交流;堅持“請進來,走出去”,與南航、北航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共同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通過學習交流培訓、導師帶徒、型號任務鍛煉、專業培訓、國外研修等方式,建立起一整套適合直升機發展要求的分層次、有類別的人才培訓體系;加強在職教育,與南航聯合舉辦直升機專業博士班,形成碩士到博士、博士后的鏈式培養體系。
中航工業直升機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努力構筑讓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公司重視在青年職工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放手讓青年骨干人才在重點工程研制中唱主角,挑重擔;鼓勵他們參與國際合作,與企業、高校開展技術交流;在高溫高寒等特殊環境中跟產跟飛,摸爬滾打,在科研生產實踐中鍛煉成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公司建立項目管理與專業管理相結合的科研管理體制,大力啟用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擔任重要專業課題(項目)負責人、型號研制系統主任設計師,主持關鍵技術攻關。通過長期的型號實踐鍛煉,公司培養了一批40多歲的型號總設計師,相對于歐美、俄羅斯的型號領軍人物,這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根據型號研制任務的實際需要,公司合理配置、優化組合研發團隊,健全和完善人才流動機制,積極發揮直升機研發中心的人才集聚效應,通過天津區位優勢,吸引、聚集、培養更多高端直升機研發人才,形成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人才使用局面。
走過60余年的風雨歷程,特別是經過近五年的跨越發展,中航工業直升機在航空報國的旗幟下為實現集團公司“由傳統國企向現代跨國公司轉變,實現企業體制機制的新跨越;由跟蹤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實現航空科技發展的新跨越;由傳統產品和服務向全價值鏈的產業化、體系化發展轉變,實現軍民融合的新跨越”,匯聚起更加強勁的變革力量,為引領直升機技術進步,推動直升機產業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直升機企業不斷闊步前進!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