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通用航空如何飛高飛遠
中國(成都)國際通用航空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各方思想與智慧碰撞——
四川縱橫、駝峰通航、西華航空、翔云航空、宇翔航空……今年的西博會展館首設通用航空館,云集了近20架大小不一,型號各異的飛機,為各方端上了小型航展大餐。
10月25日舉行的中國(成都)國際通用航空發展高峰論壇,則為大家端上了另一盤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思想大餐”——
要唱戲先搭臺
通航小機場網絡
“飛機要飛起來,得有機場。”渤海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任衛東認為,四川有一大批航空科研院所、航空制造維修企業,在飛機總體設計、總裝制造、系統集成和試驗驗證體系上,已經不存在發展通用航空的技術障礙。
需求方面,與會各方認為,四川公務飛行、私人飛行等航空消費正逐步釋放,四川對通用航空的市場需求巨大。“你不能只是鼓勵人們去買飛機,買了飛機放哪兒?飛機從哪兒起飛到哪兒降落?飛機有問題到哪里維修?這些都需要科學完整的規劃。”任衛東一連串問題之后,提出建議:政府把通航小機場建設納入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中,形成通航小機場網絡,同時合理規劃建設服務保障體系網點。
不缺技術和錢
就缺大把專業人才
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堅介紹,目前西南地區運營的通航企業超過30家,有40余家通航籌建單位。但王堅同時坦言,盡管西南地區包括四川在內,通航產業發展勢頭很好,但通用機場數量嚴重不足,通航的飛機、機務等專業人才極其缺乏。
和王堅一樣,參會嘉賓一致認為:政策、基礎設施、人才隊伍,是當前制約通用航空發展的“三座大山”。
“與政策相比,基礎設施和人才培養需要更多的時間。”任衛東覺得,“人是關鍵,就算低空全部放開了,但是沒有人,飛機怎么飛起來?”
宜航航空是一家專門從事通用航空人才培訓的機構,總裁助理畢野告訴記者,目前全國擁有私人飛行駕照的人員不到300名。“人們不愿學習飛行技術,與昂貴的學費有關,也與人們的觀念有關,這既需要時間,更需要政府引導。”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