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密集出臺 通用航空“圍城”待破
“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在航旅資訊平臺航旅圈的創始合伙人LEO看來,中國的通用航空市場正是如此現狀。
近日有消息稱,北京將公布明年開放1000米以下空域的指導細則。預計2014~2015年通航相關系列政策加快出臺,通用航空將迎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
一方面是萬億級的市場蛋糕有待分羹,另一方面則是從業企業多數虧損,舉步維艱。即將步步開放的通航市場,究竟是機會還是陷阱?
逾半企業虧損
支持性政策的密集出臺,堅定了方政(化名)將公司業務堅持下去的決心。在過去的幾年里,方政一直在經營一家公司,運營小型飛機的租賃與銷售。這個看上去很光鮮的行業,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運營壓力。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方政已見到好幾家同類公司倒閉,“要么被收購了,要么干脆破產了。”
而另一方面,成千上萬的資金、各方面的人才正在大量涌入這個行業:有的人在做定制旅游,有的人在做飛行員培訓,更多的產業資本則涌入了通航配套市場。方政認為,通用航空在中國還是一個極為不成熟的市場,但又毫無疑問潛力巨大,這也是大家都想往里面擠的原因。“過去做的很多人成了‘先烈’,但現在堅持下來的很可能會成為‘先驅’。”方政說。
LEO和他的團隊曾做過一項調查,目前內地與港澳地區的通航飛機持有量各自約為200架,也就是說整個中國市場目前的通用飛機數量總共才400架左右。而面積相近的美國僅有3億人口,卻有逾20萬架通航飛機,每年產值1500億美元。“現在中國的通航產業,就好比10年前中國的汽車產業一樣,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LEO說。
但目前國內的通用航空市場,并不是徒有資本就能玩轉的。LEO表示,他接觸的很多“土豪”都對這塊市場表達過很強烈的興趣,但最終多不了了之。
目前的通航市場,運營資質的獲取,航線的審批,甚至是客戶的訂單,都需要大量的關系。沒有背景的企業,在這個行業里很難立足。
更為艱難的,在于消費人群的培養。中國的頂級富豪中,馬云、王健林、史玉柱等被曝出購買了私人飛機,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其購買的均是灣流G550,價格約為3.4億元。
“若再加上飛機的保養和使用成本,這不是一個身價幾億的普通富豪敢玩的。”LEO表示,在他看來,這并不能代表通航發展的方向。真正的通航市場,應該是面向中產階級、讓多數人能夠參與其中的。在他看來,通航產業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幾百萬元至數千萬元的飛機價格,以及更低的維護及使用成本。
方政也表示,目前通航的市場需求遠遠未被激發出來,審批流程的過于繁瑣,以及機場等配套的不成熟,給目前的通航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成本,而這些成本最終體現在使用價格上。價格偏高導致需求不足,企業的現金流就會出現問題。他所目睹的幾家行業公司的破產,都是因為后續資金跟進不及所致。
此前,據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員通用航空室主任張兵披露,在2012年統計的94家通航企業中,54家虧損,虧損企業逾半數,虧損額達4.6億元。這一狀況至今未有改善。
政策利好
很多通航領域的從業者,都是2010年以后進入這個行業的,無疑是受到了政策的“蠱惑”。
2010年8月,中央軍委、國務院聯合下發了《關于深化中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提出要逐步開放中國低空空域,并劃定廣東、吉林等試點區后,一系列后續政策相繼出臺。
不過政策的頻出并沒有解決實際所面臨的重重阻礙,“自2010年國家發出開放低空空域、支持通用航空發展的政策信號以來,3年過去了,中國的通用航空似乎是遇到了一個坎。飛起來仍舊很難,不但要提出申請,還得去協調軍方、民航局、空管,然后就是無盡的等待——等批準、等放飛時刻。”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之前撰文稱。
這道坎現在看來似乎有被加速邁過的可能。
進入2014年后,通航領域的政策變得更加細化。如8月時,有權威消息稱《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已成型,將擇日下發。意見稿從空域分類劃設、空域準入使用、飛行計劃審批報備、相關服務保障、行業監管和違法違規飛行查處等五大方面,就未來我國針對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管理使用進行了詳細、有實操性的規定。
日前,中國民航局的相關官員在北京舉行的通航產業投資與市場開放研討班上透露,民航局正在牽頭編制《通用航空行業發展規劃》,目前已經完成了前期研究,將于2015年4月完成正式編制。其中包括給予部分航空器材關稅政策優惠,鼓勵銀行和金融機構對機場配套設施進行投資。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亦于10月30日表示,近期國家空管委將召開會議部署全面推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各部委的官方近年來對通航領域的發展都有表態,這在往年是不常見的。”有行業分析師表示,雖然各方利益仍處博弈當中,但關于“民用化、靈活化、技術化”的中國低空空域改革趨勢將不會改變。
朝陽產業的機會
在許多從業者看來,通航領域大量的機會還在于其衍生市場。
行業人士稱,通航產業的特征還在于,雖然這也是一個資金密集的行業,但未來肯定不會再成為寡頭割據的市場,民營資本將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的通用航空市場,通用飛機的托管及維修保養等服務,是占據市場份額較大的運營模式,如東航、海航等都已有所布局。另如中國商飛、中航工業等研制的通航飛機,也開始逐步在各大航展亮相。
在許多從業者看來,通航領域大量的機會還在于其衍生市場,如定制旅游、貨運、勘測、租賃等業務模式。但這些業務的拓展,還有賴于更為廣泛的市場人群對通航的了解。“現在很多人認為通航只是明星或富豪才能玩的游戲。”方政表示,未來審批簡便、配套完善后,通航產業的成本有望降低,中產階層以客戶的身份參與其中,將做大通航衍生產業。
據悉,目前國內的通航飛機里面,大型機、遠程機占據主流,其次是中型機,輕型機占據的比例非常低,但通航產業的未來卻是在應用更為廣泛的輕型機上。
“現階段來看,另一個巨大的市場還來自飛行員的培訓。”LEO表示。據悉我國通航從業人員超過了11000人左右,相比之下,美國的通航相關人員達到了120萬人,其中光飛行員就達到了63萬人,巨大的數字差距,凸顯出了我國通航人才嚴重匱乏。
上海宜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總裁辦公室助理陳斌在日前的論壇上介紹,未來幾年通航飛機的保有量增速將會超過25%,到2020年我國通航飛機保有量將突破9000架。
相形之下,我國通航飛行員數量增長卻相對滯后,截至2013年全國通用航空公司從業中國籍飛行員只有1655名。預計未來3年,通航飛行員需求量超過6000人,未來10年通航飛行員需求量將會達到15000人,而目前國內通航每年培養人數大概是1000人左右。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資興將建水陸兩棲通用航空機場 打造休閑旅游
- 下一篇:武漢將設53處直升機停機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