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空經濟將成煙臺新經濟增長點
至2020年,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客運量達1000萬人次,貨運能力為15萬噸。煙臺潮水鎮將建設成為“海陸空三位一體綜合樞紐城”以及“海港空港共建物流園區”。屆時,潮水鎮年生產總值將達1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億元,城鎮化水平達到89.2%,區內聚集人口達到10萬人,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3.8萬元。隨著煙臺蓬萊機場的建成,臨空產業將就此成為煙臺特別是潮水鎮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臨空經濟也將就此成為煙臺新經濟增長點。
60多平方公里產業規劃區納入新經濟版圖
以機場為核心,潮西路以東,榮烏高速以北,九曲河以西,206國道以南的蓬萊區域,總面積為61.1平方公里,涉及潮水、大柳行、大辛店3個鄉鎮,共41個村、3.1萬人口,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24億元。機遇垂青蓬萊,《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周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應時出臺,潮水地區因此成為煙臺構建新經濟格局的重要“版圖”。
《規劃》指出,以機場為核心,加強周邊區域引導與控制,組團式布置臨空產業發展功能區片,逐步形成以路網支撐的蛛網擴散式空間結構,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集聚。加強機場與西港區、保稅港區、火車站聯動,促進周邊區域之間的融合發展。將機場周邊產業發展納入市級層面運作,堅持統一規劃,開發建設全市“一盤棋”。加強機場、蓬萊市以及煙臺開發區的統籌協調,科學安排道路、水、電、氣以及物流、環保設施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推動區域聯合開發,形成發展合力。
今明兩年,臨空產業將開始起步發展。“按照煙臺市政府的要求,到2015年,要制定區域土地利用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重點區域的土地整理,并逐步開展水、電、氣、信息、交通等配套設施建設,搭建總體發展框架,初步具備項目承載能力”。展望未來,蓬萊市副市長王培歧信心滿滿。按照規劃,到2018年,基本形成體系完整、初具規模的臨空產業集群,核心區和各功能區形成穩定的產業分工協作與互補發展格局。到2020年,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綜合物流環境與國際全面接軌,提高宜居環境質量,建成國內知名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空港經濟區,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新引擎。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經濟區集聚人口達到10萬人以上。
三個特色園區拉動臨空產業區經濟發展
對于潮水鎮黨委書記陳少華而言,新機場的落戶既是機遇,也是責任。“我們目前正在圍繞煙臺蓬萊國際機場的建設,以空港經濟區規劃為抓手,著力打造3個特色園區,使其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三駕馬車’”。
陳少華指的“新三駕馬車”包括航空物流工業園、航空食品工業園和電子工業園。潮水鎮依托機場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綜合優勢,超前謀劃機場周邊產業發展和布局,發展臨空指向型產業,延伸知識和信息密集型產業,進而在機場周邊形成以臨空經濟為特色、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的經濟增長極。
發展臨空經濟,高科技和電子信息技術產業不可或缺。作為蓬萊市重點規劃的12個特色專業園區之一,首駕“馬車”——潮水電子工業園——依托緊鄰煙臺新機場的地理優勢和毗鄰煙臺開發區富士康等知名電子類企業的區位優勢,目前已建成兩縱一橫主干路,未來要加強其他輔路、附屬設施的建設。陳少華介紹,潮水電子工業園內已經有田訊電子等企業入駐。園區的主要任務是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和資金,重點發展計算機、通信、機電一體化等高科技產業,實現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規�;蛧H化,使潮水電子工業園成為以航空航天技術、電子信息、電子元器件等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工業園區。
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中,物流業勢必挑起大梁。這第二駕“馬車”便是航空物流工業園。“主要依托機場,發展直接與航空運輸相關的產業,利用突出的區位優勢發展航空物流業,并隨著機場航空產業鏈的延伸,在機場周邊形成航空配套產業”。陳少華表示,航空物流工業園目前已有鍇燁物流等企業入駐。園區重點發展航空客運、貨運、物流等產業。
毋庸置疑,第三駕“馬車”指的是航空食品工業園,目前已有盛洋包裝等企業入駐。園區采用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方式,從2013年起到2020年建成,將以航空食品為主體,同時開發生產鐵路、水運、公路食品,吸引濟南、北京、上海、福建、廣州、重慶、南京、武漢等地食品著名企業和港澳臺、日本、韓國、美歐等地的著名食品企業入駐,發展成為中國航空食品的生產、科研和出口基地。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桂林漓江低空旅游航線試飛成功
- 下一篇:快看快看 重慶造飛機首秀珠海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