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基地助力民資掘金航空產業
立足優勢 創新驅動 產業增長動力不斷激發
隨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不斷深化,大型飛機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國家出臺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我國航空產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投資、參與航空產業這一“新藍海”,越來越成為民營企業實現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絕佳選擇。
市場前景廣闊的航空產業,早已被不少有先見之明的民營企業家所關注,但由于具有技術門檻高、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民營企業一直望而卻步,就像一扇“玻璃門”—看得見光明,卻又無法向前邁進。而西安航空基地則緊抓住良好機遇,為民營資本深入參與航空產業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
今年9月,西安航空基地入區企業—西安飛鷹亞太航空模擬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鷹亞太)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臺A320飛機全數字電動六自由度乘務訓練艙,并交付客戶使用,標志著我國乘務訓練設備的設計制造水平已站在世界前列。走進“機艙”,乘務人員不僅可以在模擬動態飛行中感受真實的飛機狀態,更能在艙內起火、海上迫降等特殊環境下進行體驗式訓練……
“依托西安航空基地產業資源優勢,我們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企業的發展像坐上了飛機一樣。”飛鷹亞太總工程師張寶柱說。從1992年中國第一套乘務訓練設備誕生,到如今世界首臺A320飛機全數字電動六自由度乘務訓練艙下線并交付使用,飛鷹亞太在乘務訓練設備研制的路上愈發行穩致遠。
為了給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西安航空基地一方面圍繞航空產業鏈的關鍵技術,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聯姻,共建了一批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技術創新平臺,為航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產品支援;另一方面,圍繞企業創新創業需要,建設了國家級企業孵化器、公用型保稅倉庫等諸多創新服務平臺,為企業成長提供服務支撐,不斷加快產業集群培育,成為了陜西省、西安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載體。
在西安航空基地,類似飛鷹亞太這樣通過科技創新來取得成功的民營企業不在少數。作為一家從事航空材料加工和部件檢測的高科技企業,西安勝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短短幾年時間已通過國內外多項認證,研制的多個標準件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替代進口供應國產飛機,并從2012年起為西飛、哈飛、中國商飛等龍頭整機制造商提供性能檢測服務,在業界樹立了響亮品牌。
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西安航空基地連續多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長30%以上,在西部22個國家級開發區中綜合評價排名第7,科技創新指標排名第1。
適應新常態 打造新藍海
編者按/ 11月底召開的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正式確定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實行分類管理有序放開,這標志著我國低空空域資源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世界將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國航空產業—這個價值萬億的大“蛋糕”。然而,市場雖大,如何搭建平臺引入民營資本,成為當前國內各省區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作為國內首個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發展平臺,有著10年發展歷程的西安航空基地無疑已走出了一條卓有成效的新路徑。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航空產業產業鏈長、輻射面寬、聯帶效應強,可引領新型材料、現代制造、電子信息、自動控制等領域關鍵技術實現群體突破,對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業界人士稱,航空產業將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可分享的最大“蛋糕”之一。
西安航空基地生逢其時。作為中國民營航空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它以國際化視野、市場化運作、集群化發展的理念,形成了以飛機研發制造為龍頭、相關配套產業協調發展的民用航空產業集群,成為國內最具活力的航空產業發展平臺,走出了一條民營資本深度參與航空產業發展的康莊大道。
飛速發展的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俯覽
二次創業 融合發展 新常態下區域活力日益彰顯
搭建“鵲橋” 創新機制 民營資本完美聯姻航空產業
在西安航空基地,民資與航空的聯姻并不是新鮮事。當民營企業天生活力與靈活機制尋找到適宜的土壤時,資本與技術結合的魔力就開始充分顯現。通過股份制改造、軍民用技術雙向轉移等途徑,西安航空基地積極推動航空產業從軍品型號研制體系向軍民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轉型,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和國際資本參與航空產業發展。
入區企業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就是西安航空基地為民營企業進入航空產業搭建平臺的一個生動案例。四方公司研發的鎂鋰合金材料,是當今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同等大小的飛機結構件采用該材料制造,能比鋁、鎂等常規材料減重近50%。然而這一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新材料,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
2006年,得知西安交大材料專家柴東朗教授研發出鎂鋰合金材料后,西安航空基地通過多次聯系,最終與原本從事電力監測行業的西安四方機電有限公司搭建了合作的橋梁,于2010年9月建成我國第一條鎂鋰合金生產線,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同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項目已實現規模化生產,可年產100噸。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民營企業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遵循。西安航空基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等方式,積極推動民營資本向航空產業投入,創造更多價值。
在西安航空基地入駐的600多家航空及相關企業中,民營企業已占到85%以上,一個產業特色鮮明、配套能力突出、競爭優勢明顯的航空產業集群已初現規模。以往關系國家戰略的大型科研項目,一般都是國有獨資,而西安航空基地的4萬噸大型模鍛液壓機項目卻是一個特例。這一代表國際液壓機最先進水平的國家重大裝備項目,在建設初期僅有6000萬元啟動資金。
西安航空基地通過把該項目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龍頭項目悉心培育,并以此為民間資本進入航空領域搭建橋梁,短短幾年之間,便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源源不斷地涌入,保證了這項填補我國大型鍛壓設備空白、對整機制造起重大推動作用的項目順利投產。目前該項目總投資額已達到了8億多,擁有50%以上的民間資本參股,成為民間資本進入航空裝備制造領域的重要平臺。
西安航空基地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環境和城市環境,為進一步加速發展、跨越發展、趕超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新的時期,基地適時提出了二次創業的戰略構想,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抓手,推動發展換擋提速。
特別是2014年以來,西安航空基地積極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搶抓發展機遇,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蹄疾步穩推進“二次創業”,不斷強化與周邊行政區域、中航工業集團以及世界航空產業聚集區之間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融合體系,產業活力日益彰顯,經濟發展亮點紛呈:
11月11日,在第十屆珠海航展上,西安航空基地、閻良區政府、中航飛機股份公司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書,共同推進新舟700飛機項目實施。該協議書的簽訂,標志著備受航空業界矚目的新舟700飛機項目落戶“中國航空城”,研發制造進程進一步加快。西安航空基地將形成以新舟60、新舟600飛機為先導、新舟700飛機為主力、諸多供應商就地配套的民用支線客機產業集群,吸引大批國際知名航空企業供應商入駐,從而進一步完善區域航空產業鏈條,集聚航空創新創業人才,帶動航空發動機、飛機起落架、航電系統、航空新材料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區域工業經濟發展有力增長極。
以“二次創業”和“融合發展”為兩大抓手,西安航空基地不斷優化區域產業、城市、生態、服務等環境建設,努力打造民營企業投資航空產業的“聚寶盆”。此外,佳科表處園、中能蛟大航天鎂業、井田亞迪電機鐵芯、大豐光伏設備研發制造、熱工院科研產業基地、興紀龍管業、通力電工等一批項目正在推進建設工作;以勒風電、西飛航電、久安消防設備研制、馳達航空零部件等一批項目已經簽訂入區協議,其他20多個市場前景看好的項目正在積極跟進洽談,與陜西航空產業發展集團的戰略合作也在順利推進。
種種跡象顯示,通過軍品與民品的協調發展、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的共同參與,產業投資環境的不斷提升,西安航空基地已經成為民營資本參與航空產業的新高地。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溫將建空中救援基地 今后可呼叫直升機救援
- 下一篇:永川通用機場計劃明年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