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設航空小鎮 帶動京冀14地協同發展(圖)
在本次政協會議委員提案中,有相當數量的提案與新機場有關。今年,著名城市專家、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委員準備了19件提案參會,與新機場直接相關的有6件,圍繞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各方面規劃及未來建設建言獻策。
細讀這些提案不難發現,連玉明頭腦中的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提案之間互相關照,因而,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建設可以看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北京落點之一。
落點
臨空經濟區是發展的重要引擎
這已經不是連玉明委員第一次提交與新機場相關的提案。2013年,政協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連玉明委員在提案中建議以新機場為核心推動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他今年提交的多份涉及臨空經濟區的提案,事實上是在兩年之后對當初設想的關照和細化。
連玉明委員認為:“北京新機場建設意義重大,特別是由此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必將成為帶動北京南部區域和首都經濟發展,進而輻射帶動周邊區域乃至首都經濟圈發展的重要引擎。”
預留京交會永久會址用地
連玉明委員建議,“在南中軸發展延長線上,北京新機場西部、永定河東岸預留京交會永久會址用地”,并進行相關配套建設,“打造國際會展服務區,成為北京服務貿易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為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強大生長點”。
打造四條航空走廊
為了與臨空經濟區圈層發展模式相互補充,連玉明委員建議,打造四條航空走廊,打破圈層發展的局限。四條航空走廊分別輻射至北京中心城、首都國際機場、天津、保定,分別輔以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動物園、國家文化創新示范區南中軸核心區、京交會永久會址、京津新干線、自由貿易區、京冀新干線、生態涵養協同發展實驗區等配套規劃,以此“形成發展以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為核心向外輻射的空間布局新模式”。
建設首都行政副中心
連玉明委員同時建議,依托臨空經濟區建設首都行政副中心。“初步設想在北京新機場西部、永定河東西岸預留首都行政副中心用地,范圍90至110平方公里,配套建設醫療服務區和科教研發基地,承接首都醫療、教育科研等功能的疏解。” 他認為,由此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均衡布局首都行政功能,有效控制人口規模,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思路
建設功能型航空小鎮
在提案中,臨空經濟區的發展規劃并未被局限在北京。“應該以臨空經濟區建設為契機,建設功能型航空小鎮,與周邊大中小城市共同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的城鎮體系。”連玉明委員表示,之所以提出建設航空小鎮的提案,是因為新機場地跨北京、河北兩地,“以臨空經濟區建設帶動周邊區域城鎮體系的完善,可以為京津冀城鎮體系的構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他建議的航空小鎮建設區為新機場周邊15公里半徑范圍內,涉及京、冀兩地14個鎮。
連玉明委員提交的6件以臨空經濟區為建言主體的提案,從經濟區劃布局,到交通路網規劃,從城市功能,到區域發展,細讀之下會發現,提案之間在細節和架構上互相呼應、補充,建議的著眼點在北京,意在京津冀協同發展。
經濟布局上,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利于帶動京津冀地區會展業的發展,“如果建設京交會永久會址,便是京交會輻射京津冀區域服務經濟和帶動京津冀區域會展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交通路網方面,連玉明委員認為,輻射北京中心城區、天津、河北的航空走廊,將有利于形成低成本、大容量、快速連通的交通體系,這樣的交通布局將成為優化京津冀產業布局的重要抓手,有望扭轉北京“虹吸效應”,“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發展要素不再單純流向中心城區,而是真正流向功能發展區”。
城鎮體系方面,“城鎮體系不完善是制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瓶頸之一”。小城鎮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重要節點,因此,連玉明委員認為,依托臨空經濟區建設功能型航空小鎮,使小鎮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居住功能與大中城市處于同樣的水平,才能真正發揮其在京津冀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理念
提案應有前瞻性
效果由歷史檢驗
前瞻性,是連玉明委員近年來提案體現出的特點。“政協委員們對自己提出的提案注重辦理,比如看辦理的時效,看回復的是否滿意,這些我覺得都重要,但更重要的提案,一定是有前瞻性的,而凡是前瞻性的提案事實上不可能立刻辦理,它的價值在于若干年以后,其實應該把它當做重大決策去看待,而不是要馬上辦理的事情,提案里應該有前瞻性的建議,效果由歷史來檢驗。”
基于這樣的理念,他將一份關于加快北京法治建設的提案放在了自己提案目錄的第一位,“它應該是頭號提案,十分重要”。隨后的兩個提案重點,分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新機場臨空經濟區。
“現在整個世界的發展趨勢,就是經濟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亞太地區的核心是東北亞地區,東北亞地區的核心以前在咱們國家的東北,而東北的龍頭是環渤海地區,環渤海的重中之重是京津冀地區。”連玉明分析認為,“如果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問題解決了,北京的問題一定能解決,所以考慮京津冀協同發展,不能完全站在北京的立場上考慮,這是未來三四年最大的戰略。”
背后
依托智庫力量
建言獻策
“近幾天有個特別重要的信息,就是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意見,這是特別重要的文件。”連玉明委員感到很振奮,他說,“實際上,這是第一次在文件中寫到政協工作要加強智庫建設。”巧合的是,今年他提交的19件提案中,有一件題為《關于加強首都高端智庫建設的提案》。
不少人驚訝于連玉明委員提交提案的數量,僅2012年至今的四次政協會議,他的提案數量依次為11件、15件、15件、19件,并多次獲得“優秀提案”表彰。
有數量,有質量,這些提案的背后,有一個強大的智庫團隊作為依托。連玉明委員是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這個機構用現在的話來講是社會智庫,而我又是具有提交提案資格的政協委員,可以把我的研究與提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關注速度發展、對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提案是我的研究成果轉化的一種形式。”
連玉明委員強調,他提交的提案“不是個人的想法”,而是研究院成員們通力合作的成果。“研究院現在有100多人,我作為院長來牽頭,每個提案都組織了專門的課題組來進行研究,一個提案成立一個研究小組,研究小組要根據研究成果進行研討,很多提案都經過一年甚至兩三年的跟蹤研究,逐步地提出,比如臨空經濟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問題。”
連玉明透露,通過一年多的準備,他們才從60多件備選課題中確定了今年提交的19件提案。挑選的標準“既要研究市委市政府關注的課題,也會結合北京發展的需求和趨勢”。
通常情況下,一個提案研究小組由3至4名研究員組成,基于各自的研究領域和專長,他們首先要完成課題的調研,這其中既包括理論研究,也包括實地走訪調查。“形成報告之后,就是多次研討,反復修改,直到最終定稿。”也有通過短時間便定稿成形的提案,比如《關于加強城市公共安全精細化管理的提案》。“這份提案,從2015年1月初開始,不足10人的研究小組經過初步調研分析、組內研討等環節,形成了如今近4000字的提案。
鏈接
截至目前委員提交的提案中,與新機場相關的提案有10件,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的提案已經有17件。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景德鎮兩個重大航空產業項目開工建設 總投資4.5億
- 下一篇:無人機的商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