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的商業未來
1月初,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無人機大出風頭。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科再奇則展示了一款可穿戴相機Nixie。這款可穿戴四旋翼無人機由斯坦福大學研究員設計完成,是世界上第一款可穿戴無人機,Nixie折疊后變成了腕帶被戴在手腕上,然后又展開后變成一架四旋翼無人機,在現場的大籠子內飛行、拍攝照片或視頻,它被稱為“可以航拍的自拍神器”。
所謂無人機,即無人駕駛飛行器(UAV)。UAV或者無人機具體指,無需駕駛員的任何飛行器。美國政府此前剛剛宣布40個不同公司可以進入這個市場。谷歌則收購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無人機生產商Titan。亞馬遜首席執行官貝索斯透露,亞馬遜的無人機送貨系統已發展至第7代模型。Facebook此前已經出價2000萬美元收購位于英國的無人機制造公司Ascenta。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商業未來讓科技大佬們對無人機如此趨之若鶩呢?
谷歌的想法是無人機技術將被用于圖像收集和偏遠地區的互聯網聯通,無人機可從高空收集來自于全球各地的照片,這將有助于谷歌發展其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圖業務。此外,無人機還將為谷歌的氣球項目ProjectLoon做出貢獻,該項目旨在通過高空熱氣球向世界上一些偏遠地區的用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如此看來,無人機對谷歌來說,其肩負的重任是搶占那些新興市場。不僅如此,在谷歌的版圖中,無人機還可能連結更多的商業想象,比如與此前其收購的風力發電公司合作,開發高空風能發電。
和谷歌不同,電商大佬亞馬遜則是想做無人機物流計劃;而迪斯尼公司則是想把無人機發展成大眾消費品。
顯然,無人機正變得炙手可熱,雖然它還未進入真正的商業普及階段,那么,對于無人機真正的商業化來說,挑戰在哪里呢?
無人機普及與爆發取決于兩個因素:首先是易操性。如果用手機和飛機配合,那么通訊響應速度有極高的要求,解決了這一問題,才能降低用戶學習成本。飛機控制比較精細,采用重力控制一般會造成延遲。如何降低用戶的學習門檻,讓無人機變得越來越智能,這是一個關鍵。
其次是價格、政策與監管。比如無人機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如何管理,安全問題、隱私問題等等,人們對隱私和安全的擔憂可能令不少市場的無人機商用化遇冷。
在美國,盡管亞馬遜等其他公司都已經啟動無人機計劃,但是美國監管部門對于無人機的飛行并未放開。首當其沖的原因是無人機可能會對人的安全構成威脅。如果無人機上的包裹從天上掉下,可能會傷害到行人。
在飛機場周圍,無人機也是被禁止飛行的,如果撞上飛機怎么辦。監管部門擔心無人機會很容易被吸入噴氣發動機,造成災難性故障。
不過,最近的好消息是,美國監管機構最后已經批準了某些無人機可以在陸地和水面上飛行。英國石油公司BP證明了Puma無人機能安全飛行時,有關部門就批準了這架無人機可用于路面和基礎設施監測。
據悉,未來美國政府還將建立五個這類測試基地,以加速無人機政策的合法化。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