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支線機場 突破重圍“三要素”
重視發展支線航空,是世界民航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國實施“民航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2011年,湖南省機場集團與常德市政府簽訂了《加快建設發展常德桃花源機場框架協議》。確定至2020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20萬人/年,這對于常德桃花源機場來說,將步入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
然而,由于管控模式的變革,支線機場企業的價值取向將向市場多元化方向發展。支線機場不僅面臨著公路、鐵路競爭的挑戰,還面臨著沉重的財務負擔以及對應上級單位管理模式等諸多壓力。那么,支線機場應如何突破重圍,贏得可持續發展呢?筆者認為,應當具備如下三個方面的“要素”:
一要爭取政府支持,完善相應配套政策。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套政策的完善,是支線航空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我們必須做到:優化航線航班設計,認真測算航班盈虧額。設計新的航空旅游產品,著力開發“機票+酒店+景點”的系列產品,達到旅游企業效益最大化。借助地方政府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場潛力,提高主營收入。制定并出臺《國內航線航班開發專項資金獎勵暫行辦法》,以優惠的政策吸引航空公司開設至常德的航線航班。
二要爭取優惠政策,對支線航班實行傾斜扶持。現在,航空公司是航班時刻的賣方,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支線機場要開辟一條航線和加入北京、上海、廣州航線實屬不易。目前,常德機場急需加入北上廣航線,新開通成都、貴陽、重慶、西安、太原、沈陽、廈門等航線。從而,通過發展中短途旅游航線,為國內樞紐和干線機場提供中轉機場,方便旅客出行,為旅客提供配套設施,努力提高機場的利用率,提升機場的通達性和航班密度。因此,建議民航局出臺新的政策,對支線機場的部分航班時刻給予“戴帽分配”,以解決支線機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
三要加強與航空公司的合作,做到共創共贏。其實,支線機場與航空公司是一種合作多于競爭的關系。努力吸引航空公司加大投入,增設航線,可以實現共創共贏。具體講,一是充分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吸引航空公司開飛常德航班。二是積極引進航空公司參與航空運輸市場競爭,著力提高航班客座率和收益率。三是建議南方航空公司湖南分公司在常德設立機場代辦或營業部,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四是依托通用航空企業,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開展短途運輸、醫療救護、應急救援等航空運輸服務。從而,轉變支線機場單打獨斗的格局,使支線機場真正突破重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