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發展通航低空經濟 建設航空運動之都

圖:安陽生產的通用飛機
安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史料記載人類最早的飛行活動也發生在安陽。《北史》記載,天保十年(公元559年),文宣皇帝高洋囚臣下于高臺,令其以席為翼從高臺飛下,可免其死罪,其中一人乘風箏一直飛行了5里才落地。這也是世界歷史上關于飛行的最早記錄。“安陽,一座會飛的城市”這樣一句城市宣言,實現了古老文明和現代航空的完美融合。從千年歷史深處走來,如今的安陽正在全力打造“航空運動之都”,希望發展通航低空經濟,織就幸福生活。日前,本報記者專程前往安陽走訪,就安陽市航空產業規劃發展情況專訪了安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馬林青。
記者:安陽是國內最早提出發展低空經濟的地區,如何理解安陽的低空經濟概念?對地方發展有哪些推動作用?
馬林青:低空經濟,單看字面,是指利用低空空域所開展的所有經濟活動的總稱。我們認為是指以通用航空產業為內核,關聯上下游優勢產業形成地區增長極的新經濟模式。需要以制造業、旅游業、教育培訓為支撐,航空運動、展會擴展和產業高端性為特征的經濟形態。安陽基于歷史淵源,在發展通用航空領域博得了先手,同時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空域優勢和發展優勢,在國內最早提出了低空經濟的概念。
安陽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上下一心的努力。安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定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提出著力打造“航空運動之都”和低空經濟試驗區的戰略決策,并將其列為安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八大戰略任務之一。2012年河南省政府與中國民航局簽署的《關于加快河南省民航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中,專門提到要“支持安陽列入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區域,推動安陽通用航空基地建設”。繼2012年11月,國家民航局批復同意在安陽開展通用航空產業園區試點工作后,今年安陽又被國家民航局確定為首批配發飛行自動監視ADS-B基站的城市。可以預見安陽的低空經濟正在進入黃金發展期。
低空經濟是繼陸路經濟、海運經濟之后又一強勁發展的朝陽行業,將會對區域經濟綜合發展產生日益明顯的帶動作用。低空經濟包括上游航空器制造業、中游航空運營企業的服務保障產業、下游通用航空運營類產業。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輻射到國民經濟發展。比如,安陽市每年舉辦一次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借助這個窗口,廣結有識之士。它既可以對安陽的旅游、餐飲、購物、住宿、交通、廣告、通信、娛樂等行業起著短期拉動性效應,又對安陽通航發展城市品牌宣傳、安陽通航文化氛圍形成起著長期累積作用。今年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共簽約項目24個,總投資額235.45億元,涵蓋了新農村建設、航空航天、裝備制造、商貿物流、新能源等多個領域,而且規模大,前景好,政策性強,有力地推動安陽的經濟社會發展。

圖:安陽低空經濟論壇
記者:國內不少城市都在籌劃通航產業,安陽發展通航產業有哪些資源優勢?目前安陽的航空產業是怎樣一個局面?在“十二五”或更遠的未來有哪些目標和規劃?
馬林青:世界跳傘史上的第一次和無動力飛行器載人飛行的第一次都發生在古都安陽。舉世矚目的中國第一位“神女”劉洋祖籍就是安陽的林州,可以說,安陽與航空航天淵源深厚,此外,安陽在發展航空方面的資源優勢也是得天獨厚。
安陽有良好的基礎優勢。安陽是新中國航空運動的搖籃,早在1956年,中國人民國防體育協會滑翔學校(后更名為國家體育總局安陽航空運動學校)就落戶安陽。目前,它是中國航協最大的航空俱樂部和航空體育訓練、比賽中心,擁有47架(具)通用航空器和條件完善的通用航空機場;具有國家民航局頒發的CCAR-61部、CCAR-91部、CCAR-141部、CCAR-145部、CCAR-147部資質。

圖:航空運動旅游文化節剪影
安陽有開放的空域優勢。我們一直擁有3000米以下、面積多達4420平方公里的低空報告空域,各類飛行器常年可以飛行。在低空飛行空域尚未完全開放的背景下,安陽的優勢不可比擬。
安陽有獨特的地域優勢。位于安陽市林州境內的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垂直高度達800米,氣流迎崖而上,交于陡峰,全年都適于無動力滑翔傘飛行,引得全世界的滑翔傘愛好者慕名而來。自1992年以來,這里已舉辦了20多次國內外重大比賽,其中包括兩次世界杯比賽,在國際滑翔界享有盛名。林州滑翔基地被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圣地”,是舉辦滑翔傘比賽的天然良場。
安陽有豐富的航空教育培訓優勢。安陽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就開展了民用航空器固定翼飛機私用飛行駕駛執照和直升機私用、商用飛行駕駛執照培訓,已先后為國內外培養飛行員近1800人。我們還在安陽工學院開設了本科飛行技術專業,在安陽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大專航空機務和動力傘飛行員培訓專業,在市體校開設了航模、滑翔傘、動力傘等專業教學,在林州滑翔俱樂部及其他民間機構也開展了各類航空運動人才培訓培養工作。另外,北京圣明瑞動力傘飛行員培訓、全豐農藥無人直升機操作手培訓業務已在安陽開展。飛龍通航安陽培訓基地、白云通航航空緊急救援人才培訓基地、中航文化國際航空人才培訓基地項目先后落戶安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安陽已初步形成了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相結合,多層次、多類型的航空人才培養體系,將搶占全國通用航空人才培養的新高地。

圖:第三屆中國安陽國際航空旅游節表演
目前安陽通用航空產業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高安航模、攬羽模型等公司生產的航模器材,銷售網絡遍及全國,產品暢銷歐、美、日、韓等地;安陽神鷹航空科技公司組裝生產的美國自由航空公司XL2輕型飛機,在珠海航空展上亮相并博得了一致好評。目前安陽已擁有5家通用航空公司,除了已有的安陽通用航空公司外,其他4家已取得中南民航局頒發的《通用航空公司籌建證》,籌建工作順利進行。安陽軍分區成立了全國首家民兵直升機偵察分隊;安陽市公安機關成立了警務飛行大隊;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立了空中應急救援中心;在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下,大量民營資本紛紛搶灘通用航空市場。北京貫辰通航產業基地項目落地開工。中國飛龍、中航文化、廣東白云、北京圣明瑞、珠海瀚星等公司與安陽達成了航空項目合作意向。安陽越來越多的航空項目正不斷吸引著社會各界的關注。
安陽要實現通航領域的率先發展,還需要高標準、高起點規劃,我們的發展目標包括:
一是加快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完善的通用航空機場服務網絡建設。實現以豫東北機場為中心,航校機場與林州機場聯動發展,規劃內黃、滑縣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力爭在安陽實現“機場覆蓋到縣”。同時開通與周邊地市通用航空航線,滿足培訓與航空旅游日益增長的旺盛需求;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加快發展航空物流建設,實現鐵路、公路、機場聯運的綜合性、立體性交通體系,打造安陽客運及物流的快捷運輸平臺;加強航空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發揮通用航空產業園區試點探索空域改革實驗區的要求,在空域協調管制、飛行服務、情報服務、氣象服務等通用航空基礎服務領域,建成完善的安陽區域空管體系。積極申報國家空管委第一批FSS(飛行服務站)建設城市,建成廣播式自動監視(ADS-B)系統。二是推進通用航空產業園區建設。安陽通用航空產業園區建設將以豫東北支線機場建設為核心,布局安陽航校、林州、內黃、滑縣四個配套產業園區。組成一個“一個核心、四個支柱”的通用航空產業園區布局。三是加強通用航空產業品牌建設。努力打造“安陽航空運動之都”品牌。品牌就是凝聚力和生產力。安陽市要繼續辦好中國安陽國際航空運動旅游節,中國安陽林濾山國際滑翔傘公開賽、全國航模比賽等傳統項目,并積極申辦滑翔傘亞洲錦標賽、世界錦標賽、中國/國際航空模型運動大賽等國際重要賽事;打造安陽通用航空交易和服務中心品牌。服務好安陽通用航空產業項目建設,建設安陽通用航空器及航材保稅試驗區,提供金融融資、租賃、保險等延伸服務。四是發展通用航空教育培訓產業。提升安陽航校通用航空公司飛行駕駛執照培訓資質;加強安陽職業技術學院與國內各航空公司合作,定向培養航空專業人才;促進安陽工學院飛行專業提高層次,向高、精、尖人才培養方向邁進;推動安陽市體校開設滑翔、跳傘、航模運動專業,培養更多運動人才;在中小學推廣航空運動知識,培養后續人才。引進國內外著名培訓機構,提高安陽教育培訓能力和水平。聯合軍方、民航與地方政府,建立軍地民三方通用航空專業技術人才共享戰略。
記者:如何評價中航工業及其他各方在安陽投資發展航空產業?對中航還有哪些要求和希望?如果大家來安陽投資航空產業,政府有哪些優惠措施?
馬林青:通用航空要想健康快速發展必須按照“系統構建、上下聯動、由點到面、國際合作”的方式,將所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構建通航產業發展的整體系統。這種發展模式離不開業界資源整合、行業優勢互補與交流合作。
中航工業是由國家授權投資、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作為我國通用航空領域科技發展領軍者之一,中航工業及其他企業與安陽市有著良好合作。通用航空產業具有技術密集、產業鏈長、前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特征,對資金和技術的渴求和依賴度高,中航工業與其他優勢企業不僅給安陽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還包括先進的管理模式和高精專的人才支撐,有效帶動和促進了安陽通用航空事業繁榮發展,有力促進安陽經濟社會發展。安陽不僅是各位優秀企業投資的沃土,同時將以更開放、更靈活、更優化的環境迎接各位有識之士,實現共謀發展、互利共贏。
我們希望中航工業繼續改革創新,進取擔當,加快發展壯大,肩負起振興我國航空工業基礎的歷史重任。以“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理想追求,突破制約通用航空發展的瓶頸,促進通用航空事業大發展。當然,我們也希望中航工業多來安陽做客,通過不斷地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向多層次、全方位、深度化、持久性戰略合作發展。
安陽誠懇地邀請各位有識之士來安陽考察并投資,為安陽的發展獻計出力,助力安陽通航跨越式發展。安陽也致力于打造最優的投資軟環境,提供更有利地條件和真心支持。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