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機市場由高增長進入冰冷期 業內仍看好前景
中國大陸的公務機市場從數年前的高增長態勢進入冰冷期。網易財經近日從民航資源網獨家獲得的今年國內公務機報告顯示,今年的各項數據相比于過去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不過,大部分公務機運營和分析人士均認為,市場變冷這是暫時的,中國的未來的公務機市場仍然具有廣闊空間。
這份《中國內地公務機報告》顯示,截止 2015 年 8 月底,中國內地擁有的公務機數量共計 253 架,分布省份位列前十的依次為:北京、廣東、上海、四川、遼寧、山東、陜西、黑龍江、浙江、云南。
在運營企業方面,截至上個月底,中國內地公務機運營企業共計 48 個,其中,北京的公務機運營企業數量尤為突出,達到 14 個之多,廣東和上海分別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而仍有近一半省市還無公務機運營企業。
部分企業出于非運營盈利目的,自己也擁有部分通航飛機。自有非運營企業擁有飛機數量的排行依次是,中國海監4架飛機,民生銀行3架,三一集團、CCTV、CAAC、東銀控股、蘇寧電器、ICBC均各有2架。不過,這些自有飛機并不全是公務機。
值得注意的,在中國內地現有的這些公務機當中,有超過一半的飛機來自兩家飛機制造商,即灣流和龐巴迪,尤其是灣流飛機,在所有飛機型號中占比超過30%。這種遠程高端公務機在國外成熟市場占比則要低得多,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公務機消費不理性。消費者偏重追求航程更遠、空間超大的超遠程高端公務機,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也使中國公務機機隊結構不是很健康。
今年報告中的這些數據相比于去年并無太大變化,而前些年的增長則要快得多。航空業咨詢機構亞翔航空指出,大中華區公務機的數量在2012年增長了驚人的40%,比2011年多了96架。但是,到了2014年年底,增長率放緩到只有16%。該機構還預計2015年的整體增長率將進一步放緩至10%。
公務機行業相關人士也均認為,中國公務機市場的增長確實明顯放緩了,這主要是因為政策上的限制,一方面低空領域的限制遲遲沒有放開,基礎設施的落后也沒有明顯改善;另一方面,近幾年中央政府開展的大規模的反腐行動則對公務機市場產生了立竿見影的負面效果。
不過大部分分析認為,公務機市場的冷清只是暫時的,中國未來的公務機市場發展仍然有廣闊的空間。而在公務機運營市場也越來越豐富,網易財經獲悉,飛星軟件飛常準近日就新上線一項功能,增加了公務機預定入口,消費者可以直接在軟件上預定公務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