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百美國1.9萬 中美通用航空機場差距大
第二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也稱“2013直博會”、“天津直升機展”)9月5日在天津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隆重開幕。直博會開幕前夕,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介紹了中國直升機與航空救援產業化。
調查顯示,世界每年因各類意外事故致死者約350萬人,也就是說,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非命。第一死亡高峰期在發生事故后60分鐘內,占死亡總數的50%,而這50%中,有80%是死于救護車到達之前的事故現場,20%死于轉運至醫院的途中。如果具備及時有效的救援手段,相當一部分傷者就可以“贏得時間,留住生命”。
從上述緊急救援實踐中可以發現,航空救援在利用自身優勢在第一時間空中勘察災情,快速、有效轉運被困群眾和傷員,運輸與投放救災物資與藥品,災情巡查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減少災難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正因如此,航空救援尤其是直升機的使用目前成為國際上應對大型突發性災害和重大事故普遍采用的一種救援手段。
在日本,民防救援隊擁有一批私人和企業注冊的直升機,在緊急救援時應招投入救援;法國航空緊急救援隊配備26架直升機,覆蓋法國全境;德國1972年成立德國空中救援組織后,就設立了救援直升機緊急呼叫服務基地。目前,該組織已擴及奧地利、意大利,成為德、奧、意三國的聯合非贏利組織,共設42個直升機緊急呼叫服務基地,運營直升機超過300架;瑞士1952年成立航空救援服務隊,是隸屬瑞士紅十字會的非盈利性慈善組織,擁有14架直升機,24小時隨時待命,每架直升機在接到電話之后15分鐘之內就可起飛;美國1941年就由56000多名民間飛行員和軍校學生成立了民間空中巡邏隊從事搜尋救援任務。1992年出臺的《美國聯邦災害緊急救援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美國災害緊急救援管理的基本原則、救助的范圍和形式,政府各部門、軍隊、社會組織、美國公民等在災害緊急救援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并且很早就建立了“軍民航一體”的空管制度,大力引入民間力量,建立了成熟、嚴密的應急救援體系,使得整體的航空應急救援水平處于世界領先水平。2005年8月美國的“卡特里娜”颶風、2006年12月中西部暴風雪襲擊,政府組織幾萬架直升機搶險救災,極大的緩解了災情。
可以說,擁有科學管理、合理布局、全面覆蓋的航空救援體系,是一個國家高水平綜合救援能力的顯著標志。而直升機憑借其起降要求相對低、可超低空飛行、可垂直起降、可空中懸停以及可前后左右飛行等獨特優勢成為各國應急救援體系中的主力軍。
通用航空機場包括直升機臨時起降點數量也遠遠落后于實際需求。
在發達國家如英、法、德,每50 公里就建立一個起降點,美國每200公里就建立一個起降點,但我國目前通用航空機場,包括直升機臨時起降點在內只有幾百個,遠少于美國的19000個。有些即使修建了起降點,由于種種原因,使用率也非常的低,如北京多家大型醫院都建成或籌建了直升機停機坪,友誼醫院2004年8月建成為奧運時轉運病人專門設計建設的停機坪,北京急救中心的停機坪早在1988年就規劃設計并建成,但這些停機坪都的使用率都非常低。999急救中心的急救直升機,2012年才開始首飛,將一名在滑雪摔傷的5歲外籍男孩從張家口轉運到北京進行救治。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