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展格局定型 國家級空港試驗區有望獲批
1月17日,為期兩天的廣州市委十屆八次全會閉幕。從會議上透露出的信息來看,廣州未來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明確為:“大小黃金三角。”
“大黃金三角”也是廣州“十三五”期間三大戰略樞紐: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而“小黃金三角”則為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國際金融城和珠江新城。廣州未來發展的一項主要目標是主動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其中的關鍵在于“大小黃金三角”的成型和聯動發展。
此外,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來看,廣州提出實施現代x 7uy yujm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這也將與前述的城市發展新格局互為依托。
國家級空港試驗區有望上半年獲批
廣州市委十屆八次全會提出,今年將推進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重點突出載體、產業、環境和互聯互通建設。
國際航運樞紐方面,廣州將增強集聚全球航運資源能力,優化港口布局,改造升級黃埔臨港經濟區,促進老港區轉型升級。這是廣州近來的發展重點,不僅戰略層面上有所升格,且舉措頻頻,近期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掛牌成立,珠江航運運價指數也正式對外試運行。
廣州港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廣州港一共完成貨物吞吐量3.8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503.3萬標準箱。到2017年,這兩個指標分別要達到5.5億噸和2000萬標準箱,力爭進入全球航運中心前15名。
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方面,廣州將推進白云機場擴建、空鐵聯運綜合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廣州還將加快申報國家級航空經濟示范區。
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透露,已正式向國家提交報告,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獲得批復。近期,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已獲市級管理權限,并擁有獨立財權。
與此同時,廣州還將建設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國際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發展的“黃金三角區”,推動各區錯位發展、聯動發展,形成多點支撐格局。
打造“三大戰略樞紐”和“黃金三角區”,旨在進一步支撐廣州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這也是廣州“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及的重點方向。“大小黃金三角”的聯動發展,將定型為未來廣州城市發展新格局,并最終從區域、要素和產業等多個層面推動城市商務功能升級。
這一發展格局的特征之一是將打通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國際金融城和珠江新城連接。一直以來,廣州CBD的發展水平不是很高,甚至飽受詬病。通過打造“黃金三角區”,打通該區域內廣交會、電商、金融和商務服務等功能,尤其是強化金融服務功能,而這些功能的相互嫁接,將逐步形成并凸顯廣州的CBD特色。
暨南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胡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廣州確定“大小黃金三角”的發展格局,落點是商貿業發展,核心是金融服務,關鍵是提升廣州CBD層次。
另一方面,從城市功能的角度,航空、航運的發展,將有助于廣州支配和調動全球資源服務城市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則關系到廣州發展的內在動能。
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
此次會議還明確提出,廣州將實施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加大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全面發展。
事實上,上述“大小黃金三角”的城市發展新格局也與廣州的產業側重互為依托。
其中,“大黃金三角”重點將增強廣州對外連接和吸附資源的能力,推動廣州成為高端要素的強大吸附器和輻射源。而“小黃金三角”則將重點集聚高端服務業,推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優先發展。
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中就提出,爭取更多空域資源,推進形成航空維修制造、航空物流、航空金融、公務機及通用航空等產業集群;國際航運樞紐建設中也提出,廣州將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發展航運金融等現代航運服務。
另一方面,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將培育一批本土互聯網經濟領軍企業;國際金融城要重點集聚引進更多金融機構、總部企業;珠江新城則將按照國際一流中央商務區的目標,進一步提高管理服務品質,發展總部經濟,帶動天河中央商務區整體優化提升。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光南認為,如果從空間上看,廣州可在市中心構建以高端服務業為主的輻射區域,同時在外圍區域依托港口、機場和鐵路,布局先進制造業,甚至形成先進制造業環線。
目前廣州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經比較高,超過66%,處于國內城市中的領先位置。廣州定位三大戰略樞紐,未來航空、航運和科技創新的發展,將極大帶動第三產業。
在制造業方面,廣東是制造業大省,制造業轉型過程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功能需要廣州省會承擔,廣州也可借此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制造業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穩固作用,廣州發展先進制造業,包括機器人、軌道交通設備和造船等,將為未來經濟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后工業時代,經濟發展靠的是科技創新和知識。”暨南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胡剛認為,廣州完全不要制造業也不行,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都要努力朝高端延伸。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