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機場集團:“中國機場發展改革的新模式”
10年前,西部機場集團的前身只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10年間,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接管榆林、延安、漢中、安康4個機場,成立陜西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隨后,集團公司分別與寧夏、青海、甘肅等省(區)政府合作,聯合重組寧夏、青海機場公司,接管甘肅天水、甘南、隴南、平涼機場等,建立起跨陜甘寧青四省(區)、下轄19個機場的西部機場集團。
市場化運作的戰略眼光,聯合重組的集團化管理模式,西部機場集團創造了被業內外廣泛認可的“中國機場發展改革的新模式”。
如今,10年過去了,西部機場集團以2012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142萬人次的驕人業績,一躍成為全國第6家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量級的機場集團。
聯合重組,量變到質變的積累
“集團十幾個機場,一個不發展就談不上和諧發展”。在這種發展理念下,西部機場集團充分發揮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作為核心機場的引領作用,并帶動其他機場實現整體發展、跨越發展。
聯合重組以來,各成員機場業務量全面增長,發展速度持續高于地方GDP增速和全行業平均增幅。其中,銀川機場旅客吞吐量從2004年的70萬增至去年的380萬;西寧機場從2006年的50萬增至去年的270萬,復合增長率大幅領先國內省會城市機場。依托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中轉優勢打造的“公交化”空中專線——西榆航空快線,帶動榆林機場成為全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支線機場之一。2012年,榆林機場旅客吞吐量成功突破100萬人次,全面邁進中型現代化機場行列。
聯合重組不僅促成了寧夏、青海、甘肅等省區的民航運輸連年高速增長,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空主業迅猛增長。據統計,聯合重組前,銀川、西寧機場分別只有航線19條和14條,通往西安的航班僅有6個和4個,每年為西安輸送中轉旅客分別為18萬人次和15萬人次。如今,銀川、西寧機場擁有航線已達40條和36條,通往西安的航班均已增加至16個,每年為西安輸送中轉旅客分別上升至89萬人次和62萬人次。2012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342萬人次,全國機場排名穩居第8,全球機場列第62位。
把握機遇,實現樞紐建設質的飛躍
2012年5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順利投入運營。該工程建設了綜合交通樞紐,使鐵路、公路等交通方式接入機場,實現空地運輸無縫銜接;調整了貨運庫區建設,全力配合臨空經濟發展規劃和大型物流企業作業需要;提前啟動了國際指廊區建設,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投入國際航線運營,滿足機場門戶樞紐功能。從投運一年來的情況看,三座航站樓、兩條跑道,高水準的軟硬件設施促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有效聚集優質航空資源,為建設航空樞紐提供了堅實保障。
為切實推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樞紐建設,西部機場集團圍繞把機場建成“現代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中心門戶機場”的發展定位,確定了樞紐建設目標、途徑和措施,啟動實施“三網建設與融合”戰略,積極推進輪輻式航線網絡建設。同時,機場樞紐建設也越來越多地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政企共建樞紐的良好局面。西部機場集團促成中國民航局與省政府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快推進陜西民航業發展的會談紀要》。
今年前6個月,在世界經濟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民航運輸市場環境偏緊的不利形勢下,西部機場集團航空主業逆勢增長,完成旅客吞吐量1630萬人次,高于行業平均增幅。
按照城市發展的“第五波理論”,航空運輸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在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區域地位方面扮演主導角色。
展望西部民航發展,處在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期。西部機場集團表示,未來他們將一如既往勇挑重擔,勇立潮頭,以核心企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帶動整個西北地區民航業協同發展,助力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成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北京籌謀通航產業 企業愿“賠本賺吆喝”
- 下一篇:通航飛機租賃的“東疆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