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客戶偏愛大型公務機 空客波音皆有新訂單入賬
資料圖
中國富有潛力的公務機市場正吸引著各路企業爭相逐鹿。
4月11日,空客在亞洲公務航大會及展覽會上稱,一位來自亞洲的客戶向空中客車公司確認訂購一架ACJ319neo公務機,這是空客ACJ neo系列公務機獲得的第一份亞洲客戶訂單,該架飛機預計于2019年下半年交付。
截至目前,ACJneo公務機自2015年項目啟動以來,已經獲得了6架確認訂單。
相比傳統的公務機,ACJ neo的客艙寬度為前者的兩倍,容積則達到前者3倍。其中,ACJ320neo在搭乘25名乘客的情況下,可不經停飛行1.11萬公里或13個小時,而ACJ319neo在搭載8名乘客的情況下,可不經停飛行1.25萬公里或15個小時。
據空客方面的數據,空客公務機已經有超20架飛機在中國市場上服役�?湛头矫嫱嘎�,盡管目前中國公務機市場出現增長放緩的情況,但仍保持著增長的態勢,特別是二手飛機市場依舊強勁,整體市場中期潛力巨大。
基于這一趨勢,波音也在當天宣布,在中國市場上,目前有21架飛機在役并收獲了三架BBJ MAX訂單。此外,波音公務機(Boeing Bussiness Jet)將在今年向中國市場交付首架BBJ 2,接下來在2017年還將交付另一架BBJ2。
波音公務機總裁龍戴維稱,截至目前,波音公務機在大中華區擁有24架BBJ飛機訂單,其中5架BBJ轉售中國客戶、6家為包機公司用戶、3架BBJ MAX儲備訂單。
中國公務航空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廖學鋒稱,就目前中國區域用戶的需求來看,其對大型公務機的需求強勁,要求機型越來越大、航程越來越遠。波音方面也贊同這一趨勢,他們認為,隨著中國客戶海外業務的不斷拓展,他們對洲際航線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他們更偏愛大型公務機。
中國公務機市場潛力巨大,但自2015年以來其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
據亞翔航空發布的《2015年度亞太地區公務機機隊報告》稱,2015年中國市場的不佳表現源自于當年新飛機交付數量相比2014年減少了28架,出現42%的下滑�?紤]到新飛機交付的訂單通常是在幾年之前與飛機制造商們簽訂的,2015年的下滑趨勢對于2016年和隨后的年份來講,都將成為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因為這意味著飛機制造商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出現小幅積壓的情況。因此,市場預期中國的公務機機隊增長幅度將繼續下降,但同時會由于二手機市場持續和積極的活動水平而得到適度調節。
廖學鋒告訴界面新聞,2016年中國公務機市場將會比2015年更佳。公務機市場是隨著經濟的變化而出現變化的,如果經濟出現下行的狀況,那么公務機市場也會出現相應的調整。市場上將這類現象誤讀為中國公務機市場呈低迷狀態,但從實際增長的角度來說,僅僅是增速放緩,而非整體數量上的減少。
上述報告也顯示,盡管在2015年中國機隊數量增長率僅有3.8%,增速相比之前的年份明顯放緩,但中國仍擁有300架公務機,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公務機市場。
截至目前,在亞太地區雄踞市場份額最多的三大飛機制造商為龐巴迪、灣流和塞斯納,分別占27%、23%和19%的機隊數量。
如果僅看2015年增加的機隊數量,龐巴迪有著最大的增長,總共有51架新增加飛機(28架新飛機和23架二手飛機)。本地區最受歡迎的飛機型號則是環球6000,而增長率最高的型號則為"遠程型飛機"。在所有飛機尺寸中,只有"中型機"在2015年的數量出現2%的減少。
為此,龐巴迪在未來還將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目前,龐巴迪公務機與天津空港經濟區(TAEA)合作設立的全新維修工廠的外部施工已完成90%,該工廠將包括機庫、辦公區和修理車間,總面積達8897平方米。工廠建成后,將進一步強化龐巴迪對中國客戶的支持與服務。
盡管市場前景巨大,但中國公務機并非"想飛就飛",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機場數量以及空域管制。
與美國1.9萬多個機場相比,中國至今只有數百個機場,每年雖然有多個新建機場,但速度和數量仍然跟不上快速膨脹的公務機市場需求。
廖學鋒透露,目前不僅僅是機場數量的緊張,甚至連機場中一個停機位都難以給予。
此外,中國目前在空域方面依舊存有一定的限制。中國的空域由軍方掌握,中國國家空域技術重點實驗室則發布報告稱,中國民航日常使用空域面積占32%,軍航日常使用空域占23.51%,臨時航線使用面積約占5.51%。
目前,高空空域有30%到40%的空域屬于因各種歷史遺留問題而尚未被充分利用,導致處于真空地帶。因此每一次飛機起降及飛行經過的空域都需要向軍方申請飛行計劃許可,國內主要航線的申請周期,大多為1至3天,相比從前的7至8天已有縮短。國際航線根據飛行目的地的不同,變化較大。香港、東南亞的申請手續相對便捷,24小時內可完成。
而在美國,由于空域大部分屬于民用,公務機飛行只需提前20分鐘電話通知即可。相比之下,中國的民航總局只能得到個別空域的飛行權利,總體上仍需要配合軍方調控。
此外,較大的使用成本,也成為阻礙公務航空發展的因素之一,這使得中小型公務飛機在中國沒有市場,地面沒有足夠的FBO(服務提供商)也拉高了整個使用成本。
截至目前,中國公務航空市場占全球市場份額不足2%,而美國的市場份額達到60%以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