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業紛紛投資飛機業務 市場將向售后維修延伸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28日報道,日本重工企業IHI將時隔20年在日本國內建立飛機業務工廠。廉價航空公司(LCC)正在不斷崛起,飛機引擎的維護需求也在擴大,IHI將為新工廠投資約100億日元。日本制造的機翼和機身等零部件成為歐美飛機巨頭的主要供應商,飛機產業作為未來的支柱產業備受期待。飛機維修業務的市場也有望擴大。日本制造業紛紛開始投資飛機業務。
據日本飛機開發協會(JADC)預測,全球噴氣式客機的現役飛機數量到2034年將比2014年增長約90%,達到約3.7萬架。以亞洲為中心的新興國家需求將起到拉動作用,新購買飛機將大幅超過將退役的飛機。由于各國和地區的航空自由化,廉航迅速崛起,其很多業務為外部委托。維修等相關產業的范圍也將隨之擴大,IHI將爭取此類需求。
新工廠計劃建在埼玉鶴島市,占地約40萬平米。投資額約為100億日元,計劃在2018年度正式投產。自1998年在福島縣相馬市建廠之后,該工廠為首個新建飛機業務工廠。工廠以飛機的維修和檢查為主,計劃雇傭200~300人。這是IHI在日本的第4個航空業務基地,占地面積最大。
引擎從機身上卸下后將被運送至該工廠,在這里進行檢查和更換消耗品等維修作業。在客機引擎市場,美國通用電氣(GE)、英國羅爾斯·羅伊斯(簡稱“羅羅”,又譯“勞斯萊斯”)和美國普拉特惠特尼(P&W)握有很高份額,但渦輪翼片等高精度零部件的大部分由IHI和三菱重工生產。IHI將發揮在發動機結構方面的經驗,在競爭中獲勝。
日本制造業不僅生產和銷售產品,在維修維護附加值較高的服務業務上也在加大力度。隨著飛機數量的增加,維護業務需求將不斷擴大,有望保持穩定的市場增長。維護業務占IHI民用發動機業務銷售額的比率目前約為40%,10年后將提高至60%。
日本的制造業面對內需縮小,對國內投資猶豫不決。在此背景下,飛機產業旺盛的投資意愿十分顯眼。日本企業成為美國波音和歐洲空中客車的主要供應商,零部件供給正在擴大。川崎重工業將在面向波音的岐阜縣工廠投入240億日元。此外,三菱重工業也將向廣島制作所投資近300億日元。
三菱飛機公司正在研發國產噴氣式客機“MRJ”,將培育起一批中小零部件廠商。日本國內的飛機產業將從機身和主要零部件的制造到維修維護,包含廣泛領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