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大舉措實現空港貿易通關便利化
記者日前獲悉,為推動綜合試點各項任務落實,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推出“出入境物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工作”“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檢疫監管改革”“平谷口岸進口肉類檢疫監管工作”3項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舉措,通過創新監管模式、推進通關無紙化等方式,提高空港貿易通關便利化水平,增加首都居民生活服務有效供給,促進本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
聚焦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舉措之創新:
打造 “互聯網+安全”新型監管模式 409種出入境物品實現掃碼追溯
為推動服務業快速發展,實現優質產品“快進快出”,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積極打造“互聯網+進出口安全”的新型監管模式。今年以來,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主導開發的出入境物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系統,實現了對409種產品,包括食品類、工業消費品類等9個商品大類的追溯監管。
為進一步了解出入境物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系統,千龍網記者來到順義天竺綜保區實地探訪。記者在天竺綜保區某倉庫看見,所存物品都貼有“進出口產品追溯監管”二維碼,每一張二維碼的標簽象征產品質量有所“保障”。
千龍網記者拿起一瓶貼有“進出口產品追溯監管”二維碼的意大利進口紅酒,用手機一掃碼,屏幕上就顯示出這瓶紅酒的生產、出入境、流通、消費等信息。據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天竺綜保區辦事處主任阿驪介紹,出入境物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系統是通過采集記錄物品生產或出入境、流通、消費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措施。

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天竺綜保區辦事處主任阿驪正在向千龍網記者介紹出入境物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系統。圖為示范如何掃碼環節。千龍網記者 歐陽曉娟攝
“追溯體系的建設能大大減少中間環節,縮短貨物在口岸滯留的時間,促使生產經營企業從源頭提高產品質量,消費者能買到質量更有保障的產品。” 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天竺綜保區辦事處主任阿驪表示。
2015年 1 月,一家經營進出口酒類、奶類等消費品的公司已經開始使用該追溯體系。該公司負責人萬斌經營的一款紅酒,在給每一瓶紅酒貼上中文標簽的同時也貼上二維碼標簽。“原本檢驗期間,紅酒只能存在倉庫等待結果,目前可在物流運輸途中就進行抽檢物品的檢驗,通關速度能節約一到兩周的時間。”萬斌表示。
快速通關的“效果”在進口酸奶、鮮奶類等保質期短的物品上更加明顯。據萬斌介紹,在使用追溯系統之前,他并沒有經營保質期短的物品,因為通關檢驗、物流等一系列流程下來,可能都已過了保質期。“現在使用追溯系統之后,我們經營的品項多了,消費者也可以購買更多的物品,也對物品的質量有信心。” 萬斌說。
聚焦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舉措之改革:
“三級風險管控”等監管措施創建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的“北京模式”
北京是我國進口動植物及其產品最重要的航空口岸之一,也是我國進口水生動物的指定口岸。北京口岸進境水生動物具有來源廣、批次多、種類全的特點。
在探索新的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檢疫監管體系過程中,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制定了安全風險監控、疫病監測和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檢疫監管體系、創建了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的“北京模式”:根據產品風險監控和疫病監測結果,對進境食用水生動物實施“快檢快放”“加嚴監管”和“批批扣檢”的“三級風險管控”措施;通過采取檢疫許可證申請審批無紙化、許可證口岸電子核銷、降低抽檢比例等系列措施,放行時間節約5個工作日;針對進境食用水生動物復驗相關問題,規范了不合格貨物的檢疫處理、樣品留存、實驗室檢測等具體事項。
千龍網記者近日來到了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天竺綜保區辦事處,實地探訪了食用水生動物的檢疫流程。下午六點,食用水生動物檢疫人員穿著制服、戴好手套,拿著檢測記錄本在檢疫區開始等候送檢產品。第一批送檢的進口水產品是產自英國的棕蟹,記者在現場看見2名檢驗人員將該批次每一箱棕蟹打開進行抽檢,全程大概花費了不到十分鐘。據首都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貨物檢驗檢疫處副處長張紅梅表示,抽檢過程中主要是檢查產品的包裝是否破損和不合格,以及產品的新鮮程度等。

在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天竺綜保區辦事處,食用水生動物檢疫人員正在抽檢進口水產英國棕蟹。千龍網記者 歐陽曉娟攝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評審,成為國家質檢總局首批評審通過的指定口岸之一。在食用水生動物的進口方面,北京口岸上半年簽發進境食用水生動物許可證約320份,實際進口3472批次,3622噸,貿易國擴展至28個國家和地區;上半年共開展安全風險監控192次,疫病監測24次,檢出不合格食用水生動物11批次。
聚焦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舉措之優化:
采取權限下放、進口直通等措施 大幅提升平谷國際陸港的肉類產品進口量
2015年1月22日,第一批澳大利亞牛肉從平谷國際陸港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入境。去年以來,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抓住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有利契機,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對進口肉類檢驗檢疫工作采取了權限下放、進口直通、實時受理報檢、實時查驗放行等一系列優化措施。
平谷國際陸港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開通后,北京出入 境檢驗檢疫局積極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將進境動植物檢疫審批工作權限下放到該局。2016年3月1日,該局獲得進口大宗肉類產品的檢疫審批權限。至此,平均審批時間從2015年的平均10個工作日減少到6個工作日,時間平均縮短了40%,為復雜冗長的國際貿易流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同時,今年,中國電子檢驗檢疫主干系統上線后,進口肉類集裝箱在天津口岸不再查驗,直接提箱放行,貨物在平谷口岸完成全部檢驗檢疫工作。這種進口直通、一次查驗的模式,縮短了貨物滯港時間和運輸成本,平均每批貨物節省口岸通關時間2個工作日,每標箱節省成本700元左右。此外,為了進口肉類的快速通檢,該局還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按照貨物到崗時間實時受理報檢。
據統計,通過以上措施,平谷國際陸港的肉類產品進口量有了大幅提升。2015年全年,從平谷國際陸港入境的肉類產品共44批次, 864.7噸;2016年上半年,從平谷國際陸港入境的肉類產品達到了273批次,5836.5噸。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