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產業鏈缺失成私人飛機最大障礙

摘要:國內南方城市的富裕程度已不低。航空文化的缺失乃至空白,才是中國富翁不買飛機的最大障礙。中國國內絕大多數地區私人飛機所需要的配套和服務不完善。近年來,亞太地區得益于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漸取代歐美成為世界上公務航空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市場更是迎來迅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商場精英開始借助于私人飛機來往于世界各地,商務航空的價值在于它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它可以提升企業的效率。
中國私人飛機市場正在復蘇
中國市場點燃了比奇飛機、巴西航空、龐巴迪等國際巨擘的熱情。他們積極奔赴各大航展——漂亮的空姐站在停機坪上熱情地向你介紹,并請你登機體驗,甚至現場飛一圈。霸氣的機型、豪華的內飾、高端的服務,俘獲了不少商務人士的心。
那么一架飛機開銷究竟有多大?私人飛機網就以“首相一號”為例,除去購機的6000萬元費用外,必須支出還包括:每年機場停靠、維護費至少在200萬元左右,包括飛機在一類機場停放費用、機場內旅客服務費、安全檢查費等;另外,只要起飛,這架飛機每小時的運營成本(不算折舊費)是4000元,包括訓練費、試飛費、最低基礎費等。
“首相一號”公務機長14米、翼展13米多,機上客艙可容納2名飛行員和6名乘客,座椅可旋轉180度,前后左右移動或完全放平。艙內配有辦公桌、廚房區、兼備CD唱機、錄像機的娛樂區。飛行高度1.2萬米,巡航時速835公里,加滿油之后一次可飛兩個半小時,是目前世界上最新型、最先進的輕型噴氣機。
顯然,這種昂貴的私人飛機并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即使在經濟發達的美國,也是如此。不過,美國終究是通用航空大國,在美國,只要花上20美元,就能租架小飛機飛上一小時,這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而在中國,買飛機和買汽車最大的不同在于--有足夠經濟實力的人,誰都可以買輛車;但并不是誰都敢買飛機。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登記注冊的私人飛機只有100架左右,而根據GDP總量,按國際普遍采用的計算方式估計,我國私人飛機數量應該達到1250架。
國內南方城市的富裕程度已不低。航空文化的缺失乃至空白,才是中國富翁不買飛機的最大障礙。中國國內絕大多數地區私人飛機所需要的配套和服務不完善。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專供私人飛機加油的站點,也沒有專門的私人飛機維修站。
更關鍵的是,空域開放程度低、航線管制異常嚴格等一系列難題導致飛行手續繁雜,飛機飛不起來,利用價值受限,所以很多潛在買家躊躇不前,航趣私人飛機網分析,航空文化的建立和普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將會極大的助燃私人飛機市場的繁榮。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