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機場“跑道” 臨空經濟起飛
——廊坊市政協建言臨空經濟發展紀實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菊花添彩,碩果璀璨。10月10日,廊坊市政協六屆第二次常委會議在廊坊固安隆重召開。會上,廊坊市政協常委、委員們緊緊圍繞廊坊市“臨空經濟發展”這一主題,踴躍建言獻策。大會共征集發言材料110篇,歸納為10個方面,共34條,這些發言凝聚著各級政協組織對廊坊臨空經濟發展的協商成果,閃爍著廣大政協委員對臨空經濟發展的真知灼見。
圍繞臨空經濟主題 打造廊坊發展引擎
當前,北京新機場建設項目已經選址京廊交界,將于2014年開工建設,功能定位為綜合型、超大型國際機場,將建成亞洲最大航空樞紐港。新機場的建設為廊坊臨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可以說,廊坊建設臨空經濟區勢在必行。
如何圍繞新機場建設,發展臨空經濟,成為廊坊實現高端發展,綠色崛起,奮力打造河北環京津新增長極戰略突破口的核心抓手。廊坊市委、市政府將其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舉全市之力加以推進。
廊坊市政協主席鄭廣富提出,空港新區是該市經濟發展的新起點,是城市建設的新空間,在推動廊坊臨空經濟發展中,政協要選準角度,發揮作用,有所作為。隨后,廊坊市政協首先召開了廊坊臨空經濟發展調研座談會。會上,委員們和有關部門負責人一致認為,依托新機場建設發展臨空經濟,將是廊坊歷史上第三次發展機遇,必將對廊坊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大家認為,要搞好調研,應從機構設立、政策支持、交通對接、新城建設、產業升級、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重點調查,深入研究。
綜合各位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座談會上所提的意見和建議,廊坊市政協通過搜集資料,組織委員赴天津、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學習發展臨空經濟的先進經驗,分析研究廊坊目前在推進臨空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總結歸納出“構建復合交通網絡,增強臨空經濟支撐;打造空港新城,助推臨空經濟發展;臨空經濟產業發展戰略思考;加強環境保護,提升生態環境;構建臨空經濟人才高地”五個方面需要深入開展調研的課題。
其中,構建交通網絡、設立高規格工作機構、推動機場建設為國家戰略等3個課題在臨空經濟建設中不但具有基石般的重要性,還具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性。所以,廊坊市政協今年著力對這三個課題進行調研。同時,通過河北省政協常委會大會發言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等方式,向河北省和國家層面建言,助力打造首都經濟圈發展新引擎。
創新履職工作方式 發揮委員主體作用
在初步調研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廊坊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將促進臨空經濟發展作為主要議題,意在充分發揮常委集體智慧,更加廣泛深入地研究廊坊臨空經濟發展問題,為推動我市經濟發展履行政協職能,積極建言獻策。
會議之所以安排在固安縣召開,主要是因為固安是廊坊打造臨空經濟區的前沿陣地。這次常委會在會前安排委員參觀了固安規劃館和工業園區。會上,8位常委進行了發言,并組織小組討論,大家紛紛就建設空港新區、發展臨空經濟提出意見和建議。對于這樣的創新舉措,可以說是充分發揮了委員主體作用,真正是“讓委員唱主角”。
在會上,要根明常委說,新機場交通聚集的特性為廊坊整合各類交通,借勢京津,與京津同步發展帶來了難得條件。他建議應研究打通“廊坊——新機場——北京”、“廊坊——新機場——天津”、“北京——新機場——霸州——天津”、“北京——新機場——霸州——沿海”四個交通通道,形成廊坊市區交通中心樞紐和霸州中心樞紐。
邵二玲常委認為,無論是機場還是臨空經濟區都能提供很多的就業崗位,可以很好地解決就業問題。而就業人口一大部分是來自農村,為使農民工適應臨空經濟發展的需求,政府要解決人才培訓、培養和農民工在臨空經濟區居住及其他生活問題,放遠目光,要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融合起來。
李連營委員建議,發展臨空經濟區,政府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通過設立投資引導基金,重點吸引符合臨空經濟產業發展且自主創新能力強的知名企業進駐;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加強人事部門、高校、航空相關企業的對接,積極引進高層次、復合型和緊缺型急需人才。
匯聚委員建言成果 服務空港新區建設
在廊坊市政協六屆第二次常委會上,政協委員在分組討論中針對臨空經濟發展踴躍發言。最后大會共征集發言材料110篇,其中8位常委進行了口頭發言,全體常委參加了分組討論,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經認真梳理,歸納為10個方面,共34條。
在定位與規劃方面,建議把廊坊定位于打造成京津地區副中心、首都圈新一極;抓緊制定空港新區發展目標、科學規劃、特殊政策,明確開發模式;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建臨空經濟區。
在機構方面,建議設立高規格空港新區實體管理機構,確定高層領導,組織專門人員,協調相關部門,確定責任,明確任務,推進工作。
在政策方面,建議積極爭取把廊坊市空港新區確定為河北省乃至國家級層面的經濟貿易區,以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注重政府政策安排,引導臨空經濟健康發展;把發展臨空經濟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起來,為使農民工適應臨空經濟發展需要,搞好人才培訓培養,解決好農民工在臨空經濟區的生活問題;研究制定合理的財稅政策,實現我市財稅的可持續增長;積極爭取河北省對廊坊空港新區財政體制的優惠政策;建立科學的企業準入機制,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嚴格空港新區項目準入門檻。
在產業布局方面,建議把空港新區作為廊坊未來新的戰略平臺和發展動力,產業布局應體現錯位競爭和因地制宜;通過加強物流行業協會作用、引進先進物流企業、培植當地物流企業等措施,打造空港物流龍頭企業;注重臨空經濟區各功能區的產業布局,大力發展商貿會展、總部經濟;臨空經濟發展中應重視打造中國北方清真食品進出口物流集散地;加強臨空經濟區的文化產業建設。
在交通方面,建議構建復合交通樞紐:在重新選擇城市定位,重新確定城市中心,重新明確城市門戶的基礎上,打造以北京新機場為集、疏、運樞紐,軌道交通及高速公路為主動脈,普通干線公路為集散線,農村公路為毛細血管的點線分布、干支結合、層次分明的交通對接網絡;超前謀劃與機場、京津和省內交通設施全面對接;積極整合現有交通體系。建議圍繞新機場京津廊結合部由京津冀共建新城,以廊坊為中心打造北京繞城交通樞紐,分解首都功能,疏解京津人流;借勢新機場交通樞紐建設,打造廊坊南部無縫隙交通網絡。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議以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創造工程建設創新典范,使每項工程都體現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延伸新機場輻射帶動作用。
在土地利用方面,建議預留優質土地建中央政務區,爭取國家、省有關單位來廊坊,承接北京等城市功能的轉移項目;劃定規劃控制區,對土地進行分級,尋找最優土地利用方式;合理配置臨空經濟區土地資源,實行區城共建,提升土地利用水平,維護好用地秩序。
在資金人才方面,建議加強人才儲備庫建設,為臨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做大做強我廊坊市金融產業,為空港新區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建立臨空經濟區特色融資模式。
在環境保護方面,建議環境規劃要與首都總體規劃相銜接,充分考慮臨空經濟區自身的生態環境特點;嚴格控制機場周邊用地規劃,產業定位要符合環境功能區要求;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在維護群眾利益方面,建議在積極支持新機場建設中,應充分考慮到群眾的利益;通過集中安置、多樣化幫扶、同城化社保等措施,保障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