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系飛行員”馬保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馬保利,出生于1988年,是南航大連分公司的一位年輕的機長,他喜歡駕駛著飛行器翱翔于藍天的感覺。
脫下飛行員制服的他又常穿一件頗具古風的布衣,端坐在書案旁,像個文人。鐘愛中國傳統文化,是身邊人給他的一個“標簽”,也確是與這樣的形象相吻合。
茶室,也是客廳和書齋。
在工作之余,他喜愛飲茶、會友和讀書。
溫文爾雅,干練沉穩,談吐睿智,馬保利似將飛行的氣質與傳統文化的滲透完美地結合于自身,而事實上,在南航大連分公司良好的文化氛圍里,他也將二者完美地呈現在了自己的工作中。
書法丨 宋悅 攝
為了配合攝影,馬保利身著機長制服在他的書房拍攝了這張寫毛筆字的照片。他身后的對聯“若不撇開終是苦,各是捺住即成名”,就是他自己手書的。對聯的深意是想告訴人們有些東西要放棄,有些東西要堅持。
三十而立
馬保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源于幼年時從父親那里受到的影響,從三國到論語,從古典名著到古詩詞,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年少的馬保利心中扎根,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論語》丨 圖片來自網絡
在采訪中,記者問馬保利最喜歡的中國傳統文化書籍是哪一本,馬保利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是《論語》。
如果按常規的思路,馬保利說他會學文科然后成為一名老師。然而,中學時期的一部影視劇還是改變了他的職業軌跡,當時《沖上云霄》里機長的壯志豪情給馬保利帶來深深的震動。他忽然意識到,自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夢想有了更清晰的路徑:“讀書是我自己能做的,飛行可以幫助我行萬里路”。
為了考取飛行員,馬保利改學了理科。憑借個人努力,經歷了極其嚴格的飛行員選拔的考驗,馬保利如愿以償地考取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行技術專業。
戴上墨鏡,此時的馬保利更接近《沖上云霄》電影海報中“酷酷的”機長形象。
考上飛行員后,馬保利依然沒有放棄對傳統文化和文學的喜愛。時至今日,馬保利的飛行箱里還總是放著一本文學書,飛到哪里就看到哪里。馬保利說他最喜歡《論語》, 教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可以提升個人格局,而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沒當成教師,并沒有耽誤他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好口才。他善講,在飛行協作會上,他常給機組成員講跟目的地有關的歷史故事,或是用“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樣的話來鼓舞大家,加深大家對飛行任務的認識和了解,旁征博引,入情入理,很多機組成員都喜歡跟他一起飛行。
在這一天的飛行協作會上,馬保利又給他的組員講了一個歷史故事,激勵大家在執行任務時團結協作。
面對面時,你就能感受到他的專注與誠懇。他又善于引導,隨時隨地都能接上一個相關的“古文”,令人輕易就能置身于他的講述中,然后一步一步地往他的邏輯上引,直至講出一個故事或是推出一個結論:
“ 你問我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15歲的時候我就立志當一名飛行員,今年我剛好30歲了,而立之年立什么?就是要立言、立行、立德。立言是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立行是要有精湛的飛行技術,立德就是擁有良好的飛行作風,對于飛行人員來說就是要做到這些。而待到40歲時,我有信心能夠成為一名更加成熟的機長教員,那時對飛行的疑惑會越來越少。”
兩相促進
馬保利的這項才能在南航大連分公司得到了施展,他被推到了講臺上,用這種與眾不同的方式來講述對飛行的看法和體會。
馬保利就這樣當起了“老師”。他是勝任的,雖然只有30歲,但已是一名機長,而且是當年升機長最快的。南航大連分公司飛行部三分部書記張濤評價他業務水平高,飛行作風過硬。如今,他還是飛行部里最年輕的大組組長,帶領著21名飛行員。
話筒前的馬保利讓大家眼前一亮。“在佛系成為很多人口頭禪的當下,我想做一名儒系飛行員。如何做?曾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樣的‘三省’對我們飛行員同樣適用。明天就要飛航班了,目的地機場情況、航路分析、各類通告,要不要去謹慎研究,有沒有忠于職守;針對整個飛行機組來說,作為機長,有沒有認真安排好每項工作,有沒有認真對待每一個人;有沒有反復認真閱讀手冊,這些都該多問問自己”。
佛系青年丨 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日報》對佛系文化評論道:“云淡風輕、渾不著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須守住一條:總得有走心的地方。”
聽過馬保利“講課”的人,后來看到他的開場白常是,“來,講一段兒!”別人反饋給他,保利,你上次講的那段兒,我覺得特別好,在今天飛行時想到來著;小馬,你昨天說的那個故事很有意思,我回去講給了我女兒聽。“每當聽到這些,我都感到很高興。”馬保利說。
除了“講課”外,馬保利還做了個“每天一句國學經典”欄目,在大連分公司飛行部微信群里與大家分享。他摘引諸子百家、詩詞散文里的經典語句,通過議、評的方式,結合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工作實際進行解讀,內容涉及待人、處事、學習、飛行等方方面面,編輯得相當“走心”。
傳統文化給了馬保利看待世界、看待飛行一種的視角,他在講,也在將這些運用到了自己的飛行實踐中。一次,馬保利執行航班返回大連,當時大連正在下大雨,一些飛機選擇備降到其他機場。在等待的過程中,馬保利合理地分析判斷了氣象條件和油量情況,果斷作出決斷,選擇在大連機場進近,最終安全落地,為航班運行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常講的“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便在其中了。
書法丨 圖片由馬保利提供
馬保利的部分書法作品。
同時,飛行實踐的獨特經歷又讓馬保利在內心深處對讀到的東西有了更深的領悟,他稱飛行帶他到達詩和遠方,再去驗證所讀的書。“我從前背了很多東西,使不出來,現在在工作中有了對使命的認識,對生命的感悟,人在成長,就能將以前學到的東西更好地詮釋出來”。馬保利說這就像金庸小說里講的,郭靖當年背九陰真經卻不知道怎么去用,當他經歷了一些實戰后得以融會貫通,將武功展現得淋漓盡致,終成一代大俠。
一方舞臺
馬保利說自己講得最多的是安全,“這與公司對安全的高度重視是密不可分的”。
今年初,南航大連分公司開展了作風紀律專項整治活動,這次馬保利講起了“大學之道”。他結合對“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等關鍵語句的解析,理論聯系實際,把機組航前協作會的工作的內涵闡述地鞭辟入里。
如今,馬保利已經從所在的飛行大隊講到了全飛行部,又講到了整個南航大連分公司,著實成了公司里的“紅人”。就連妻子都說,馬保利越來越能說了。馬保利說:“是公司對我的信任和支持,使我擁有了展示的機會,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長期以來,南航始終重視安全工作,并將良好的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促進安全工作開展的有力支撐。
正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里,馬保利越發“如魚得水”。他說自己對飛行的感悟越來越深,處置能力越來越強,也因此更加勤勉。
工作中,馬保利秉承著一貫的扎實嚴謹的作風,以身作則,一絲不茍。
在馬保利的茶室里,掛著一副對聯,“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馬保利說,對聯的深意是想告訴人們有些東西要放棄,有些東西要堅持。他說,他堅持的正是他15歲時便堅定了的飛行初心,而如今南航大連使他的飛行夢想越來越大。
馬保利說,他在2018年希望實現的愿望就是“飛大飛機,看大世界”,作為一名執飛空客A320系列飛機的機長,他正在為執飛更大的空客A330型飛機而努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她說,我只是個普通的簽派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