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男子開著“飛機”去種菜(圖)
2014年10月13日,長沙縣永華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了方便平時的作業,購買了5架小型直升機,方便平時的農作業活動。 圖/實習生 楊楊 記者 楊旭
“這個新鮮,種菜也要開飛機。”近日,長沙縣江背鎮新云村上空不時傳來“嗡嗡”的螺旋漿聲,幾架小飛機不時出現在村民眼里。他們說,村里的蔬菜基地才沒搞多久,沒想到現在又冒出了新鮮玩意。
10月13日下午,瀟湘晨報記者在新云村的永華農機專業合作社門口看到,六架超低空遙控飛機植保機掛著紅綢,整齊擺放在合作社的大門口,飛機主人丁雙輝咧著嘴,不時蹲下去摸著他的這些“寶貝”。
“才買回來不久。”丁雙輝說,自己搞了上千畝的蔬菜基地,沒想到規模上來后,殺蟲和施葉面肥卻成了一大難題,考察來比較去,他覺得還是用飛機作業最好。
“我們都是生態種植,很多菜都是長在水上,人工施肥殺蟲太困難了。”丁雙輝說,菜地下面還養殖了泥鰍、蝦和魚,人下去后水已齊腰,邁腿都困難,更不說作業,加上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人工作業根本無法滿足種植需要。
下午3時,記者在基地的水上種植區看到,水面上長滿了空心菜、生菜和水芹菜,幾名穿著雨褲的工人正在水中采摘,用泡沫盒子推著上岸。
“現在人工費也越來越高。”丁說,就算按最低80元/畝的人工算,整個基地光噴一次葉面肥就得花近十萬,還不算其他成本和浪費。
“集約化生產后,必然要機械化。”丁說,飛機噴灑葉面肥和殺蟲劑都很均勻,即不浪費,還節約人工。“這也是被逼的。”丁說。
“上午飛機公司的人來飛了一下。”丁雙輝攤了下手,說這些“家伙”其實他自己并不會開。“我們合作社專門選了四個年輕人去學了。”丁雙輝說他曾經去制造這種飛機的公司看了一次操作培訓,看到有個年輕人聽到“向前”的指令后,拿著遙控器直往前走,聽到“向上”的指令后,又拿著遙控器直往上伸手。“他的兩只手一直往上抬,抬到天上實在抬不上去了還舉著。”丁雙輝說,當時看到學習操作這款飛機的情形時,“把自己都笑暈了。”
不過,笑歸笑,丁雙輝說飛機看上去挺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并不容易,而且價格也不便宜,每架飛機要十幾萬。“現在不敢隨便讓它上天。”丁雙輝說,等選派去學操作的年輕人回來后,就會成為他今后擴大種植的主要幫手。
據,今年元月份,湖南省農機局在長沙市曾組織召開該款植保飛機鑒定會,認為該款超低空遙控飛行植保機實現了人機分離和人藥分離,改變了傳統植保方式,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對促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