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破局 首都新機場激活臨空經濟
造價799.87億元的北京新機場結束空中盤旋,正式落地。
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公示《國家發改委關于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正式宣告北京新機場工程立項成功。
多位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國民航局等部委和機構的官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上述批復意味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布局下的交通一體化工作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立體交通格局初顯。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在12月17日民航局發布《關于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后對媒體表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民航在交通領域率先突破中做到先行一步,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重點實現交通率先突破”要求的回應。
新機場塵埃落定
2019年,北京將擁有自己的第三座民用機場—位于永定河北岸,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的北京新機場。
按《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計劃,建設北京新機場是全面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首都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契機。要以北京新機場建設為核心,創新京津冀合作體制機制,充分整合和協調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資源和職能,將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成為跨區域的京畿臨空經濟合作區(即“京畿新區”)。
對北京新機場這一定位的構想,可以追溯到20年前各地對新機場的選址紛爭。
1993年,北京市編制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94-2004》中記載,當時規劃的北京新機場備選場址為張家灣與龐各莊兩處中型機場場址。
不過,2002年為配合首都機場三期擴建,又將河北廊坊地區的舊州、曹家務、河西營和天津武清的太子務等4個場址列為備選場址。但4個備選場址因與北京市空中禁區以及南苑、良鄉、涿州三地機場都存在矛盾等原因而最終落選。
至2008年4月15日,新華社發消息稱,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成立了北京新機場選址協調小組,負責協調新機場選址的重大問題并提出新機場選址推薦方案。此次討論的場址是北京的大興區南各莊場址。
有趣的是,2011年底,河北省政府發布的《白皮書》宣告,北京新機場將有一部分建在河北省境內,是京津冀一體化策略的整體布局。但因出資問題,這一選址也最終擱淺。
從空中禁區、兩地爭奪到出資情況,在選址面對的問題逐漸增多時,最終的定音卻顯得風平浪靜。
據中國民航報此后的報道稱,北京新機場的選址是在大興區榆垡鎮,但該項目的一期工程所需用地的一部分將由河北省提供。該報道還透露,北京新機場一期項目將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總體目標設計。
2014年6月環保部關于北京新機場的環評報告批復半年后,發改委的批復也就此認定,北京新機場將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為新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
實際上,從前述選址紛爭可以看出,在過去的十數年里,北京在區域發展上存在著水平差異。早期,北京就有“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說法,但隨著亞運會和奧運會的舉辦,北部在發展上獲得了極大的政策支持,但優秀的生產要素始終難以在南部生根。
而這一現狀,有望通過新機場的落地發生改變。
河北新機會
除了承接北京產業以外,對于北京新機場,廊坊更是寄予了厚重的希望。
早在2009年,廊坊就謀劃了臨空港經濟區,并編制了臨空經濟區規劃。根據當地設想,臨空經濟區將聚集一些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占地10平方公里左右。2013年,廊坊委托羅蘭•貝格和奧雅納公司,對先期完成的《廊坊空港新區概念規劃》、《廊坊空港新區產業及交通規劃研究》細化,研究后的成果將為下一步空港新區總體規劃編制提供理論支撐。
2013年1月中旬,廊坊市政府高規格組團深入粵滬,考察廣州白云機場(11.56, 0.01,0.09%)空港經濟區和上海虹橋商務區,就臨空產業發展和空港經濟區建設學習“取經”。
實際上,從時代周報記者的調查結果來看,廊坊以外,保定等城市也早就看到了北京新機場對周邊的輻射作用,并以此作為區位優勢進行了招商推介。保定白溝新城黨工委副書記楊建軍介紹當地時稱:“白溝新城距北京102公里,距首都新機場僅55公里,籌建中的首都新機場城際快速鐵路及津保高鐵都將在白溝設站,建成后白溝至北京僅需50分鐘。”
保定市委副書記、市長馬譽峰還不忘推介涿州,后者距離北京新機場最近的鄉鎮僅有15公里。因此,保定要規劃建設臨空產業園,全力推進涿州、高碑店、白溝等東北區域加快發展,并向高端產業發展。這一區域將成為保定未來的經濟增長極,成為對接京津的前沿高地。
時代周報記者還在2014年的河北省政府報告中看到,將抓住北京新機場建設的機遇,推進廊坊空港新區建設,加強與京津的交通互聯、產業互補、園區共建、資源共享。此前,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陳永久也對媒體表示,北京新機場的建設運營,將給河北省的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帶來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廊坊市和保定北部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對周邊的產業,特別是臨空產業以及高端制造、航空服務業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
海通證券(22.18, 0.18, 0.82%)分析師涂力磊在研報中寫道,在華夏幸福(34.92,0.78, 2.28%)決定牽手北京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北京境內的臨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時,河北省也籌劃了河北的以廊坊新城為代表之一的河北臨空經濟區。
但部分落戶廊坊的新機場也并非意味著河北做好了充分的承接準備。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規劃師楊保軍曾對媒體表示,北京的溢出實際上已經越過了河北省到別的地方去了,因為河北省承接不了。
通常來看,機場誘發的往往是高端服務業和制造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可能會倒逼河北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給機場周邊河北城市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和機會。
交通助力一體化
本次國家發改委批復北京新機場的同時,還提到要統籌建設新機場連接北京市中心的快速軌道、北京至霸州鐵路、大廣高速北京六環至黃垡橋段(擴建)、京臺高速北京五環至市界段、北京城區經新機場至霸州高速公路,以及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和廊坊經新機場至涿州城際鐵路等“五縱兩橫”綜合交通主干路網,與北京新機場同步建成。這昭示著配套的交通建設正圍繞著新機場興起。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易鵬[微博]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是舒緩首都功能的重要舉措,也是銜接北方地區經濟的重要樞紐,自然離不開交通設施的先行。
而就在北京新機場獲批第二天,中國民航局下發的《意見》便將京津冀三地的機場功能進行了分工,并對交通發展也朝著一體化的方向進行了部署。這意味著,京津冀三地已經開始意識到協同、分工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其中,據天津媒體報道,《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有望近期出臺,三地將按照“規劃同圖、建設同步、運輸一體、管理協同”的要求,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
此外,交通運輸部也明確提出“將京津冀區域打造成為區域交通一體化的示范區”,并將未來的發展方向定位為基礎設施一體化、運輸服務一體化、管理制度一體化、技術支撐一體化、市場培育發展一體化。
從目前京津冀的交通建設計劃,也可以看出三地正在努力完成交通對接和主干交通體系建設。其中,河北省在日前召開的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該省2015年將確保保津、張唐等鐵路建成通車,加快京沈、石濟、張呼等鐵路建設,力促京張鐵路及崇禮支線、京九客專京霸段等項目開工,啟動京唐客專、廊涿城際及白溝支線前期工作。
更長遠來看,發展立體大交通,打破城市壁壘,加強信息化、智能化交通建設布局,將成為京津冀一體化決策者在未來一階段的著力點。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