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將建"航空城" 五年內上海區縣新藍圖
“依托浦東國際機場和航空產業基地,規劃建設高水平航空城。”在10日開幕的上海浦東新區2016年“兩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表示。如何對接上海建設科創中心、四個中心、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五年奮斗目標?如何以民為本、大力發展民生經濟,智造民生實惠?上海各區縣有著各自的使命與擔當。
自去年年末國產大飛機C919在浦東祝橋鎮的中國商飛總裝基地下線以來,“航空城”的提法屢屢出現在上海市區兩級的規劃建議上。上海“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高起點推進航空城建設。浦東“十三五”規劃建議,將航空城與陸家嘴金融城、張江科技城和依托迪士尼的旅游城并列,明確為浦東未來發展的關鍵主軸。
浦東新區祝橋鎮黨委書記王超表示,世界上的航空城有很多種,比如依托樞紐機場的亞特蘭大航空城,依托飛機制造的西雅圖航空城等。浦東的優勢在于,集國際國內客貨運、飛機制造等多種航空資源為一體,有利于建設一個綜合型的航空城,覆蓋航空服務和研發制造的全產業鏈。
“浦東國際機場今年的旅客吞吐量是6000萬人次,隨著三期擴建工程啟動,未來的規劃是8000萬人次,成為世界級航空樞紐。”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賈銳軍表示。除了浦東機場,上海還依托滬通鐵路的建設,在浦東規劃建設上海鐵路東站。空鐵聯動體系的完善,將為航空城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根據浦東“十三五”規劃,航空城的建設將帶動祝橋、川沙和惠南等周邊區域的發展,包括在祝橋地區發展航空制造和物流產業,在川沙地區布局高端商務功能,在惠南地區培育航空培訓和產業工人居住功能等。
賈銳軍表示,從國際經驗看,航空城對區域經濟發展是一個有力的發動機。“參考韓國仁川國際機場的經驗,預計上海的航空城建設能產生1000億元左右的營業收入,拉動周邊25萬人就業。”(新華網 何欣榮)
浦東:空間產業布局建綜合交通體系
基本建成“四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基本形成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區框架,基本建成體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風貌,開放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率先構建與高標準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空間布局上,將新增從航頭到老港的中部城鎮帶,起到統籌南北、城鄉均衡發展的作用。產業布局將增加祝橋川沙區域的航空城,為浦東“十三五”發展再添一個發動機。
“十三五”時期,迪士尼的開園運行、浦東機場的擴容、鐵路東站建設將使交通流量顯著放大,浦東將進一步推動新區交通成網、成體系,建設綜合交通體系。
黃浦:建成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
到2020年,要建成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基本框架,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區,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服務區,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核心引領區,宜商宜居宜業的精品城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核心標志區。
徐匯: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
到2020年基本建成經濟活躍、文化繁榮、環境優雅、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
把創新擺在區域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創新活力充沛,城區綜合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務,改革發展成果更廣泛、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居民群眾,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普遍提高、獲得感明顯增強。
發揮人文資源優勢,傳承歷史文脈,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設施,塑造上海文化新地標,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區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城區文化魅力明顯增強。
優化產業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綜合環境有效整治,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社會治理進一步完善,實現風尚美、環境美、秩序美。
長寧:現代服務業特色鮮明
到2020年,基本建成精品城區、活力城區、綠色城區,基本形成貿易功能突出、現代服務業特色鮮明的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區主要框架,加快向創新驅動、時尚活力、綠色宜居的國際精品城區邁進,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讓全區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在創新活力、經濟增長、人民生活、城區功能、文化魅力、安全穩定6方面提出具體目標,今后5年區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8%。
虹口:形成虹口特色的“硅巷”型科技創新功能區域
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重要功能區。
加快建設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活力區,完善發展新機制,培育壯大新動能,集聚人才新優勢,形成具有虹口特色的“硅巷”型科技創新功能區域。
加快建設開放多元的海派文化傳承發展區。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城區。
楊浦:加快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
到2020年,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為引領,深化“三區聯動”、“三城融合”,率先建成萬眾創新示范區,基本建成國家創新型示范城區,建設更高品質的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
補上基礎設施短板,為楊浦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普陀:形成“一軸兩翼”格局
建設“科創驅動轉型實踐區、宜居宜創宜業生態區”,形成“一軸兩翼”格局。
在現有機制基礎上,不斷完善推進體系,研究破解瓶頸問題的辦法和舉措;要補齊各類發展短板,堅持齊抓共管、合力補好民生短板,堅持最嚴標準、補好城區管理短板。
寶山:打造“三創三生三宜”的現代化濱江新城區
寶山要建設成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承載區、城市功能轉型的最佳實踐區,邁向更高水平的城鄉一體化,打造“三創三生三宜”的現代化濱江新城區。
將原來打造“全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示范區”升級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承載區”;將“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最佳實踐區”升級為“城市功能轉型的最佳實踐區”;將“率先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升級為“邁入更高水平的城鄉一體化”。
閔行:堅持“一軸一帶三大功能區”發展戰略
以軌道交通5號線和七莘路沿線規劃軌道交通為城市聯動發展軸,串聯“大紫竹”、南虹橋等創新創業高地,連通虹橋商務區、七寶生態商務區、莘莊商務區、莘莊工業區滬閔路沿線、劍川路商務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
主動承接全市黃浦江兩岸開發戰略,深化規劃研究,加快前期推進,逐步啟動濱水公共空間建設,推動濱江兩岸同步規劃和聯動發展,積極謀劃黃浦江兩岸發展帶。
嘉定:全力建設上海科技創新重要承載區
全力建設上海科技創新重要承載區,力爭五年內形成基本框架。集中推進“嘉定新城核心區”,“科技城自主創新產業化示范區、國際汽車城產城融合示范區、北虹橋商務示范區”“一核三區”建設。
教育方面: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布局,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支持高校在嘉定開展校地合作。
衛生服務:促進區域醫療資源聯動發展,讓居民享受與上海中心城區同質化的醫療服務;加快中醫藥城區建設。
文化文明:構建均衡化的“三網一平臺”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和城鄉聯動機制;力爭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
安居樂業:開展創業型城區創建;建成涵蓋養老服務供給、保障、政策支撐、需求評估、行業監管“五位一體”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面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松江:污染企業清拆要確保完成950家
到2020年全面建成城鄉更加協調、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基本形成百萬級人口規模的長三角城市群綜合性節點城市框架,基本建成宜居樂業的現代化新松江。
未來五年“198區域”污染企業清拆要確保完成950家,要確保到2018年完成浦北規劃區內遺存自然宅基地歸并五年行動計劃;存量土地盤活要全面突破;優化土地利用要體現質量和效益,一方面要提升存量,為企業在科技扶持、產業轉型的政策上拉一把、推一把,另一方面要培育增量,核心是抓好3.0版本產業園區集群發展。
奉賢:基本完成“上海之魚”整體開發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三次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以上,區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
加快推進金匯港、浦南運河“十字水街”規劃建設。建設大型生態區塊,發展郊野公園,加快推進綠色林帶建設,積極推進城區立體綠化建設。
基本完成“上海之魚”整體開發,加快推進中央生態公園規劃建設,不斷提升中小企業總部商務區品質,形成集居住生活、商務辦公、商業會展、旅游度假、休閑娛樂、公共服務于一體,體現新江南水鄉城市風貌的城市景觀中心與功能中心。加快推進區行政學院、區第二福利院、區社區大學等功能性項目建設。
青浦:深入推進“一城兩翼”功能布局
到2020年,全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轉型升級取得重要突破,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品質穩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繼續增強,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基本建成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青浦。
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一城兩翼”功能布局,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激發發展活力,以全面創新增強發展動力,以區域聯動協調發展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以綠色低碳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以依法治區提升治理能力,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不斷凸顯青浦作為產城綠融合發展的上海西部門戶、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城市地位。
金山:重點推進“一城一帶一圈”建設
到2020年,把金山初步建成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經濟轉型發展示范區,宜居宜業、特色鮮明的城鄉一體發展試點區,輻射廣泛、功能完備的區域聯動發展實踐區,邁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金山將重點推進“一城一帶一圈”建設,即金山新城、亭楓城鎮發展帶、中部生態圈。通過優化金山新城發展格局,推動楓涇、朱涇、亭林三鎮聯動發展,打造廊下、張堰、呂巷中部生態圈,促進農民由分散居住向新市鎮、非建制鎮等集中居住。
崇明:打造“多旅融合”發展格局
到2020年,全面完成崇明生態島建設綱要,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奠定現代化生態島基本框架。深化三島功能建設,森林花園、生態人居、休閑度假、生態農業、海洋裝備、科技研創六大功能協調推進,綜合經濟實力和發展質量明顯提升。統籌城鄉發展,形成發展理念、城鄉規劃、公共資源配置和政府服務一體化格局,打造宜居宜業、和諧幸福的崇明三島,讓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態島建設中有更廣泛的參與度、更厚實的獲得感。
以水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建設與治理取得新成效,水、土、林、氣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以全域5A為標準的大旅游建設實現新發展,打造“多旅融合”發展格局。以智慧島產業園、長興海洋裝備產業基地等為載體的產業發展實現新目標,產城互動能力明顯加強。以城橋新城、東灘·陳家鎮等地區為重點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邁上新臺階,城鎮發展體系不斷清晰。
新靜安:
靜安、閘北“撤二建一”既是區劃空間的擴大,更是發展空間的拓展,為蘇州河兩岸聯動開發、統籌空間資源打下基礎,也為新靜安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廣的腹地和更大的舞臺。相信新靜安的五年發展規劃,不用多久,就會與我們見面。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鄭州上街區:加速產業轉型打造通航之都
- 下一篇:攜程“假飛機票”風波后的灰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