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如何盈利?
低成本航空如何盈利?10月10日,泰國亞洲航空首席執行官塔薩彭·比萊韋爾德在日本大阪舉行的東亞機場聯盟會議給出答案:航班高流轉+控制成本+廉價機場=成功。
亞洲航空于1993年成立,1996年11月18日開始營運。于2001年12月引入"廉價、只提供基本服務"的理念,開始了低成本航空之旅。其后發展至泰國、印尼、菲律賓及印度,飛機數量由2001年的2架增至今年的120架,平均機齡3.9年;旅客運輸量由2001年的30萬人次激增至今年預計的4400萬。亞航成為亞洲地區低成本航空市場的領導者。
塔薩彭·比萊韋爾德在東亞機場聯盟會議作專題演講時表示,亞航十分注重成本控制,通過增加自選座位、行李費、保險費及膳食費等周邊服務創收;在控制投資成本上,會優先考慮二手替代品,從而降低機票價格,使公司平均票價比傳統航空公司低15%。為提高營運效益及飛機使用率:每班機在過站經停只需25分鐘,每架飛機每天使用13~14小時。亞航發展過程注重人才培訓,現時擁有逾萬名員工,均有平等機會發揮所長,"任務一個員工可主動申請調到其他國家的公司尋找職業發展機會,故亞航成立以來沒有出現過'停擺'現象"。
塔薩彭·比萊韋爾德強調,低成本航空的成功取決于低成本機場。設計簡單的機場候機樓,意味低價的營運成本,可減少機場費用,推動低成本航空發展。何謂設計簡單候機樓?只有有基本的設施,沒有高級候機室,共用候機離境大堂區域,機場不需準備登機廊橋,允許航班前門、后門迅速登機,降低飛機降落及停泊費用,轉化成給予乘客的低票價。而機場方面可從接收更多的航班數量中獲取更多的收入來源,兩者相輔相成。據悉,2006年3月,亞航自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用于的低成本航空運營的新型的廉價候機樓后,先后在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擁有多個廉價機場。"這些廉價機場已經成為亞航盈利的最重要的利器" 。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