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陜北航線有望兩年內開通
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的現狀如何?未來的方向又在哪里?昨日上午,在中國航空城——閻良舉行的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通用航空在我國有很大的市場前景,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但目前仍需克服保障條件不足、法律法規不健全、人才匱乏等一系列問題。
產業現狀:國內通航飛行器1610架
據中國民航總局運輸司副司長劉鋒介紹,近年來,我國通用航空快速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有178家通用航空企業,較去年增加32家,還有164家正在籌建。目前,全國登記在冊的通用飛行器達1610架,直升機361家,各類從業人員5400余人。今年,全國通用航空飛行總時長預計將達60萬小時,較去年增加8%。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陜西為代表的西北地區通用航空作業架次和時間分別增長了42.3%和49.6%。
與此同時,國內通航產業發展還面臨著保障條件不足、管理滯后和企業整體不強等問題。目前,國內通用航空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僅有399個,空域機場資源嚴重不足,半數通航企業的飛機保有量在5架以下,1/3的飛行人員年齡超過50周歲,管理和培訓也相對滯后,與國際差距較大。
下一步,中國民航總局將從繼續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法規規章體系、加強人才培訓等方面,促進通用航空發展。
龍頭引領:打造航材保障和飛行服務平臺
對通航產業,我們的預期很豐滿,但現實卻很苗條。”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曉明說,目前國內市場上一半的通航飛機都是他們引進的,但客觀地講,通用航空對人才的吸引還遠不如運輸航空,航材供應和保障也不到位。“這個行業還處于發展初期,中小企業居多,自身保障和議價能力不高。因為機隊規模小、機型繁雜,我們提供航材保障也有一定的難度。”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該公司目前正在嘗試建立全行業多主體共享的航材保障平臺,通過航空器材的集中采購、配送和管理實現規模效益,從而為客戶降低成本。
除了航材,人才隊伍的建設也不容忽視。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副院長關立欣表示,飛行員數量的不足成為制約通航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去年我們培養的飛行員,82%進入了運輸航空。預計3年后,通用航空的人才需求將超過6000人,現有的培訓容量會在極短時間內飽和,未來飛行員缺口會越來越大,有實力的培訓機構必須搶占先機,打造面向全國的飛行服務平臺。”
陜西動向:省內首條航線有望兩年內開通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目前國內首條通用航空航線已在內蒙古投入營運,邁出了從“玩具”到“工具”的重要一步,我省首條通航航線也有望于兩年內開通。
據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主任何亮介紹,航空基地將聯合相關部門建設五六個機場,最終在陜西形成十多個機場的低空覆蓋小網絡。預計兩年內,省內將開通榆林橫山機場和蒲城內府機場之間的航線,2015年西安至陜北航線有望運營,可能是通勤航線也可能是旅游航線。
我想兩三年時間,普通老百姓就能坐著飛機游覽陜西風光,過去需要兩三天才能游覽完,以后可能坐飛機只需要兩三個小時。”何亮認為,2015年中國低空空域開放將初見雛形,小型通勤飛機或私人飛機會成為另一種出行方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未來飛機 更輕更快更自由
- 下一篇:陸空兩用城市飛行器已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