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6月21日零時正式接管航空器機坪管制
6月20日11時,首都機場舉辦機坪管制移交儀式,首都機場運行控制中心機坪管制室揭牌。次日零時,該管制室將正式啟用,首都機場航空器機坪管制職責由華北空管局正式移交至首都機場。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參加了移交儀式并講話。
首都機場運行控制中心機坪管制室揭牌
王志清指出,隨著中國民航持續快速發展,機場運行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航空器機坪管制移交工作是順應當前發展變化而進行的一次民航運行模式的重大變革,也是進一步提升民航運行安全和效率的重要舉措。首都機場是國內最大、最繁忙的機場,航空器機坪管制職責的移交意義重大,其成功移交能夠在全行業起到示范作用。
他希望機場和空管雙方,一要夯實工作基礎,確保運行安全。機坪管制移交最大的挑戰是確保安全,要牢牢堅守安全底線,進一步加強設施設備、人員隊伍等基礎建設,重點從“三基”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著手,把機坪管制工作抓實、抓細,確保安全萬無一失。二要不斷優化完善,提升運行效率。機坪管制移交最大的目標是提升效率,雙方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眼睛向內,及時總結經驗,持續優化運行流程,不斷擴大工作成果,最終實現空管和機場雙方運行效率提高的目標。三要加強協同配合,推進工作融合。機坪管制移交最好的方式是加強協同,雙方要以“高標準、高效率、高協同”為目標穩妥開展移交工作,交出合作、交出協同、交出理解、交出情誼,并通過抓融合、抓管理、抓創新,進一步加快提升機場運行管理水平,為民航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7年10月,民航局部署了高密度機場航空器機坪管制移交工作后,首都機場股份公司制定了《首都機場航空器機坪管制移交工作方案》,并聯合華北空管局組成了協同領導小組,按照“整體規劃、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為原則,完成首都機場機坪管制移交工作。
據悉,2013年,民航局正式下發《關于推進航空器機坪運行管理移交機場管理機構工作的通知》,提出航空器機坪運行管理由空管移交至機場管理機構的相關要求。將機坪管制工作移交機場獨立運行,有利于空管部門更加聚焦跑道運行的安全和效率,有利于機場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提升機場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
作為年旅客吞吐量超過9500萬人次,擁有3條跑道、3座航站樓以及非常復雜的滑行道體系的機場,首都機場不是第一家完成機坪管制移交的機場,但卻是用最短時間完成移交的機場,同時也是航班保障量最大、運行情況最復雜的一家機場。為了做好此次移交,首都機場和華北空管局做了多項工作。
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韓志亮:
當前,首都機場正在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打造“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標桿,也希望成為國內大型樞紐機坪管制移交工作的新標桿。
前期準備:定方案 定目標 定步驟
定方案。2017年初,首都機場會同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啟動《首都機場航空器機坪運行管理移交方案》研究項目,明確了移交模式、人才隊伍、設施設備等方面的具體工作方案。
定目標。堅持目標導向、抓住主要矛盾、攻克關鍵問題,確保2018年6月底前完成移交。
定步驟。確定“整體規劃、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總體原則,采用不同模式完成移交工作。
接收過程:高標準 高效率 高協同
高標準。首都機場專門成立了航空器機坪管制移交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專人、專職、專責”的基本原則,由運控中心專項負責過渡期內機坪管制業務接收、整章建制及隊伍建設。同步組建了統籌規劃組、建設管理組、人力資源組以及程序協議組等4個專項工作組。
高效率。2017年11月6日,首都機場正式向民航局、華北局上報了《首都機場航空器機坪管制移交工作方案》,并針對移交項目涉及的12項任務、32項具體工作,簡化程序、一路綠燈,加快研究、加速落實。
高協同。首都機場和華北空管局認識一致、行動一致,力圖實現“安全移交”,并將安全移交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人才作為基礎,制度作為關鍵,設備作為保障,實現空管的“安全的交”以及機場的“安全的接和安全的管”。
后續計劃:抓融合 抓管理 抓創新
抓融合。在東區機坪管制移交的基礎上,通過華北空管局的“傳、幫、帶”以及自身的“學、悟、行”,加快獨立運行的步伐,確保東、西區獨立運行均能按照計劃、穩妥推進,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順利、圓滿交接。
抓管理。首都機場將進一步理順流程、完善制度、整合資源、優化機制。
抓創新。加快新技術引進,建設全景視頻拼接系統,補充塔臺目視盲點;開展遠程塔臺技術研究,彌補因物理條件不足、通視性不佳造成的短板;加強自主創新投入,密切A-CDM與機坪管制業務的融合,提升機坪管制效率。
華北空管局局長文學正
華北空管局愿意全力投入、傾心付出,因為華北空管局和首都機場都是服務于國家戰略、服務于民航大局、服務于廣大旅客的。
六大準備工作 確保安全移交
機坪人員的席位培訓。2017年9月,華北空管局塔臺管制室與首都機場運控中心進行了會商,共同制定了機坪移交的初期方案和機場人員見習計劃。為了完成對機坪管制員的培訓,租賃了6臺塔臺模擬機,并與交通部管理干部學院合作,租賃模擬機場地、教室、宿舍,完成了首都機場機坪管制兩期共41人次,每人400小時的理論、模擬機培訓。目前,首都機場10名見習人員已完成全部培訓和見習工作,并通過了席位考核。
工作協議簽署。2018年4月開始,華北空管局塔臺管制室與首都機場運控中心起草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機坪管制運行工作協議》。2018年6月7日,協議通過。
運行手冊修訂及評審。制定了運行手冊修訂小組,將其中涉及到地面管制范圍、職責變化的內容以及相關工作規定進行了修訂,新增加了地面與機坪協調通報的相關內容。
安全評估工作。2018年6月1日,成立安全評估小組,對危險源及緩控措施進行了分析和評審。安全評估共確定15個危險源,并制訂了相應的風險緩控措施,完成了安全評估報告的編制。
管制設備準備。機坪移交涉及的管制指揮設備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機坪管制電子進程單系統構建;二是配合機坪建立800兆通訊頻道;三是機坪內話系統的資源配置工作。同時,機坪見習人員和塔臺管制室派出人員的設備操作培訓也同步完成。
派出人員支援機坪管制。華北空管局派出12名管制員負責下一步支援機坪管制。
四大措施 進一步提高機場運行效率
1.選派骨干配合首都機場做好東區機坪的試運行和陪伴運行工作,確保安全平穩過渡。
2.與首都機場共同探討西區機坪塔臺選址或遠程塔臺相關技術研究和試運行。
3.繼續配合首都機場完成西區機坪管制的試運行和陪伴運行工作,確保安全平穩過渡。
4.繼續協助首都機場完成機坪管制員帶新、考核、資質管理、復訓等相關工作,同時,配合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做好新機場機坪管制的運行方案、人員培訓等相關工作。(《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記者陳嘉佳、曾曉新)
夢想啟航:首都機場管制員訪談
圖片見證首都機場機坪管制移交過程
請輸入描述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C919預計2020年取得中國民航適航證 訂單將突破1000架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