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欲打造一流國際航空物流樞紐
對于陜西人來說,臨空經濟是個新鮮名詞。而從世界發展趨勢看來,臨空經濟已經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引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發揮著巨大的帶動作用。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如何走出具有陜西特色的臨空經濟之路?記者近日專訪了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空港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學東。
記者:請您談談什么是臨空經濟,陜西是否具備發展臨空經濟的條件?
王學東:繼海洋運輸、運河運輸、鐵路運輸、高速公路運輸之后,航空運輸適應了國際貿易距離長、空間范圍廣、時效要求高等要求,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五波”驅動力,成為新一輪世界經濟復興的增長極。臨空經濟就是以樞紐機場為核心,包括商業服務環、制造配套環及外圍環在內的一個多層次圈層式布局的獨特經濟發展模式。
陜西的航空工業實力雄厚,擁有全國排名第8、全球排名前60位的大型樞紐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2012年航班起降超過20萬架次、旅客吞吐量超過234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17.5萬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發展臨空經濟的時機已經成熟。
記者:空港新城如何規劃未來發展?
王學東:自啟動建設以來,空港新城按照省委、省政府對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發展定位和目標,全力建設全省綜合性門戶和外向型經濟的重大發展平臺,按照臨空經濟和臨空經濟區的發展趨勢,確立了建設第四代國際空港城市的總體目標,扎實推進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建設、大力發展航空服務業、臨空高端制造業等業態,力爭到2015年初步形成空港經濟區的整體框架、核心功能和主導產業,到2020年形成在國內領先的空港經濟區,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提供新的增長極。
記者:您能描述一下您所說的國際一流航空物流樞紐的定位?
王學東:建設一流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就是要以“中國孟菲斯”為目標,打造現代物流設施和信息技術匯集區、物流服務與產業融合示范區和立足西部、服務全國、輻射歐亞的航空物流轉運中心。服務陜西發展,使空港新城成為陜西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引領西部發展的新的戰略支點。
記者:請您談談什么是第四代空港城市?
王學東:所謂第四代國際空港城市,是基于目前理論界對空港城市發展階段的劃分,即第一代純粹是機場,就是機場+通道;第二代是機場+基本配套設施;第三代是機場+經濟發展區;第四代是航空大都市。
雖然目前我們還處于第一代向第二代發展過渡的階段,但我們的目標已經瞄準了第四代空港城市,最終建成的是“一門戶、兩樞紐、一區、一典范”的現代空港城市。其中:“一門戶”是指聯通世界的門戶,“兩樞紐”是指國際航空物流樞紐、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一區”是指臨空產業聚集區,“一典范”是指優美宜居魅力城市典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關東元:支線航空發展與政府推動密不可分
- 下一篇:陳峰:再造下一個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