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量突破2000萬之后 杭州機場新猜想
11月23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迎來了今年的第2000萬名旅客,成為中國內地第10個年客流量邁入“2000萬級俱樂部”的機場。年客流量突破2000萬對我省普通百姓的出行、生活又意味著什么?記者采訪了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相關負責人。
猜想一:
航班航線會變多嗎?
12月20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將開通目前浙江唯一一條通達中東的航線——杭州到多哈(卡塔爾)。借助多哈強大的中轉能力,從杭州出發的旅客可以通過多哈中轉至世界各地。
目前,杭州機場已開通航線160余條,通達國內外108個城市,國內航線實現省會城市全覆蓋。同時,開通至香港、澳門、臺灣、東京、大阪、首爾、曼谷、新加坡、阿姆斯特丹、亞的斯亞貝巴、洛杉磯等直達國際(地區)的客貨運航點20個,形成了覆蓋全國,輻射東亞、東南亞、東北亞地區,連接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的航空運輸網絡。目前每天有50家航空公司的500多個航班、6萬名旅客從這里飛往世界各地。
“浙江人對國際航線的需求能力非常旺盛。”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堅說,杭州多哈航線還沒有開通,市場反響就已經相當熱烈,機票預售十分火爆。
每年春運期間,杭州機場有近500架次的飛機飛往境外,幾乎架架爆滿。目前,機場飛往東南亞的航線,包括新馬泰、印尼、菲律賓等,在航點、航線數量上已經趨于飽和。下一步,杭州機場將把目光轉向尼泊爾、斯里蘭卡這些地方。再往遠一點,他們考慮到了北美市場。
明年,杭州機場將主攻俄羅斯、東歐和北美的航線,東南亞的航線作為補充。關島、夏威夷等地也在考慮范圍內,目前機場正與幾家航空公司積極對接。“我們力爭早日開通北美客運航線,使洲際航線網絡結構更加完善,進一步增強杭州機場國際航班的通達性。”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春林說。
在北京、廣州這幾條傳統商務航線上,杭州機場將著重提升它們的品質,優化航班時間,采取半小時、一小時起飛一班;無論是哪個航空公司的航班,都可在一個區域內集中辦理。另外,機場還將調整航線結構,優化時刻安排,例如高峰時間錯峰起降、冷門時段安排對起飛時間要求不高的航班等,調整航班時間,提高航班起降效率。
猜想二:
正點率會提高嗎?
航班延誤如今已是國內機場最受詬病的惡疾。受空域限制、航班數量快速增長等影響,杭州機場的正點率也一度受到影響,此次機場客運突破2000萬后,航班再增加,正點率能有保證嗎?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祝毅表示,航班延誤,不僅耽誤旅客的行程,也加大了機場管理的難度,機場運行成本、設施設備和人員配備投入也相應增加。為此,杭州機場多管齊下,不但開放了北部航路,還同時增加了相關軟硬件的投入。目前,機場協同放行(CDM)系統已上線試運行,機場所有飛機的運行情況,都能通過這個系統監控。
今年7月起,杭州機場推出治理延誤的重磅措施:早航班提前10分鐘關艙門。并抽調運行管理部的專業人員,成立了保證早航班準點率的“航班正常性專題研究小組”。
“如果早上的航班不能正常始發,后續航班就會延誤,之后整天的航班就像滾雪球一樣,延誤情況會越來越嚴重。”陳祝毅說,這項措施連續實行幾個月以來,效果逐步顯現,早航班的正點率提高了15%。如今提前10分鐘關艙門的策略已從8點30分之前的航班,擴大到10點之前的航班。
目前,杭州機場的航班延誤時間結構比例正發生變化,延誤半小時以內的航班占延誤航班量的65%。
此外,隨著機場二期的投運,許多旅客因為候機樓面積擴大,往往不能第一時間找到登機口,延誤登機。就此,機場方面正在優化問詢引導指路設施,比如在隔離區里設立問詢柜臺。
猜想三:
會有更多話語權嗎?
2012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民航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地位,并提出增強杭州等八個大型機場的區域性樞紐功能,杭州機場是華東地區唯一一家列入國家區域性航空樞紐建設的機場。這為杭州機場爭取開通更多的航線、航班,開拓利用更多的空域資源奠定了基礎。
方春林表示,2000萬的數字本身并無特殊含義,但2000萬的年客流量,使杭州機場能保持在國內機場的第一方陣,進一步鞏固了杭州機場建設區域性航空樞紐的地位,有利于杭州機場在國內民航市場發展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同時,年客流量突破2000萬后,航班、通航點特別是國際航點的增加,將鞏固杭州機場在長三角三大機場(另兩個為上海浦東和虹橋機場)的競爭發展中的地位,借助高鐵、地鐵、磁浮、高速公路等現代化地面交通網,三大機場間的互動共贏也將愈加頻繁。在今年杭州機場的新增國際客流中,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杭州入境、上海離開,或者上海入境、游玩杭州后離開,加速了原居于長三角三大機場末位的杭州機場的成長。
“如果杭州機場的客流規模跟不上,和浦東、虹橋這兩個周邊的國家航空樞紐相差過大,就難以形成互動發展,也很難在機場數量不斷增加、競爭日益激烈的長三角航空市場中站穩腳跟。”業內人士分析。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