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公務航空的春天仍需“冷思考”
核心提示: 在中國公務航空市場日益火暴的同時,我們需要相應的“冷思考”。與歐美公務航空市場相比,目前中國公務航空僅算處于春天來臨之前的“融冰”時期

不久前落幕的2013年亞洲公務航空會展,吸引了全球180家參展商前來參展。這一盛況,反映出迅速發展的中國公務機市場,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全球各飛機制造商的眼球。某業內人士分析稱,中國公務航空市場的“井噴式”發展已經開始。
近年來,中國的公務航空發展較快。截至2012年底,共有公務航空企業15家,噴氣公務機166架,與2011年相比,企業數量增加9家,公務機數量增加91架,中國公務航空飛行小時同比增長28.02%。同時,2012年批準籌建的公務航空企業就達到41家。
然而,在中國公務航空市場日益火暴的同時,我們需要相應的“冷思考”。與歐美公務航空市場相比,目前中國公務航空僅算處于春天來臨之前的“融冰”時期,若要真正迎來中國公務航空市場春花爛漫的“井噴式”發展,還有幾個問題亟須解決。
第一,空域管理體系改革須深化。目前,我國的私人公務飛機只能在有限的民航航路上申請飛行,公務航空因此失去了一大塊市場發展空間。另外,私人飛行仍需“一事一報”,報批時間甚至達到數天。如果空域管理體系改革不能取得更大的新的突破,公務航空迎來“井噴式”發展的時間將大大延后。
第二,基礎設施建設須進一步加快。目前,隨著北京、上海、深圳、沈陽等地相繼建設公務機候機樓,珠海開展公務機固定基地運營者(FBO)試點工作,我國公務航空保障設施狀況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從全國來看,專用公務機候機樓仍難以滿足公務機市場發展的需要。
第三,運行管理規章亟須完善。2011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意見》,雖然明確了低空開放的一些方向性問題,但實際操作的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還有待細化明確。另外,高額的飛機管理、維護和地面服務費用,因缺乏與其他國家民航管理部門的互惠協定而導致適航審定程序繁瑣而耗時等狀況,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公務航空的發展。
第四,專業人才須加快培養。目前,我國公務航空飛行、機務、簽派、營銷等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突破人才培養的瓶頸,公務航空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今年3月,民航局出臺了《關于加強公務航空管理和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見》,主要內容包括加強公務航空市場準入和宏觀調控,規范公務航空企業,健全公務航空運營管理和服務保障的規章標準體系,完善全國公務機場規劃,建立機場地面服務保障安全機制,統籌利用資源與優化流程等。這是民航局首次出臺的專門規范和保障公務航空發展的政策。發展公務航空,不僅有助于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民航業整體協調發展,還可以直接帶動公務航空產業鏈條全面發展,在提高商務出行效率、拉動航空消費以及促進航空服務經濟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改革空域管理體制、加快公務機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完善運行管理規章,從而突破公務航空發展瓶頸,必能迎來公務航空發展的春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合同能源管理:機場節能改造的現實路徑?
- 下一篇:我國通用航空市場將成為經濟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