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用航空市場將緩慢輕型化
“未來十年,中國公務機的市場需求將有1000架,到2031年,大中華地區公務機保有量將達2500架。”5月的北京,中國民航發展論壇的最后一個下午,以商務航空為主題的分論壇上,龐巴迪公司的代表預測說。除了龐巴迪,參與論壇討論的全球領先商務航空制造商還有灣流、巴西飛機工業等,通用航空制造商協會(GAMA)負責國際以及環保事務的高級副總裁Edward T.
Smith,也專程與會。5月30日,Edward T.Smith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21世紀》:對中國市場公務機增長的預測,你怎么看?
Smith:GAMA不對市場做預測,但我們愿意指出,龐巴迪以及其他令人尊敬的公司,都非常看好中國商務飛機市場的強勁增長。GAMA對中國的商務以及通用航空持續增長持樂觀態度。我們相信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政策法規聚焦于安全問題的同時不對通用航空各個領域的發展帶來經濟、財政上的制約,這些領域包括活塞式輕型教練機、農用飛機、噴氣式飛機、直升機,以及公務機等。中國的十二五計劃,已經明智地將通用航空列入國家優先發展的產業。
《21世紀》:對越來越多的中國潛在買家來說,最大的障礙是什么?
Smith:對于中國目前的通用以及商務航空運營商來說,橫在他們面前的最大障礙是,中國80%的空域仍處受限狀態,他們無法利用。此外,商務飛機進口的財務負擔也偏高,大約為25%。通用航空能夠成為中國經濟以及交通基礎設施中有活力的、積極的部分,為經濟發展、生產力提高以及促進繁榮做出貢獻。
《21世紀》:對于特別看重安全的買家來說,有什么第三方指標可以推薦給他們?
Smith:現代通用航空的飛行器非常安全,在設計、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等方面,無論是其可靠性、性能還是功能,都可以與你看到的任何民航客機相抗衡,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民航客機。二手飛機的未來買家應該使用專業人員的服務,購買一架現代化的復雜飛機的時候,專業人員能夠對保養記錄以及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做出評估。
《21世紀》:公司的公務機和小型私人飛機在中國的市場增長,你更看好哪個?
Smith:中國市場幾乎完全是由商務航空驅動的,其中大部分是按需包機運營,外帶數量很少的私人擁有的公司飛機。隨著對包括旋翼飛機在內的通航飛機優勢和多功能性的更多理解,市場正在向更輕型飛機的一端緩慢擴張,這些更輕型的飛機包括特殊用途的飛機,比如直升機、農用飛機。當然,也有對入門級的活塞式教練機的強烈需求,它們的使用者是飛行培訓機構。當通用航空的優勢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時,這一趨勢將持續地融入到公司利益、航空工業以及尚未開通商業航線的地區等各個方面。對此,我們有信心。
《21世紀》:GAMA的會員名錄尚未出現中國公司的名字。你如何評價中國商務航空制造業的水平?
Smith:中國的一些航空制造商對發展通航飛機,有強烈興趣。有些GAMA成員公司已經開始在華與中國一些實體建立合資企業,共同為中國市場生產多種型號的飛機。此外,GAMA的幾個成員公司已有中國同行出資參與。
《21世紀》:你怎么看碳稅問題?商務航空制造商,能為綠色經濟做些什么?
Smith:GAMA代表的全球商務航空制造商,以及IBAC(國際商務航空協會)所代表的全球商務航空運營商,2009年發出一系列承諾,以減少商務航空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承諾包括:到2020年,機隊效能改善2%;從2020年開始,機隊碳中和保持增長;2050年之前,相對于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絕對減少50%。這些目標的達到,倚賴四大支柱。商務航空行業正在為第一個支柱努力,即,制造商正開發新技術、新設計并投入市場,使得每一架新飛機都有更高效能。第二個支柱是運營以及基礎設施的提升。運營商正實施可操作性的措施,從每次飛行中獲得新的效能提升。政府必須貫徹他們的計劃,實現空運管理現代化,以促使整個系統效能的明顯提高。此外,政府還必須與商務航空行業攜手,在第三個支柱上努力,即,發展替代燃料,這是實現提高航空效能承諾的最大最直接的方式。在上述三個支柱尚未奏效之前,航空業已準備好參加一些市場化舉措,作為臨時性的過渡。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黃金十年”輪到民航工業
- 下一篇:中俄寬體客機項目合作尚需補齊“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