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落戶神農架 是歡喜還是心憂?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多旅游愛好者關注,有媒體曝出湖北神農架將建設機場。報道稱,神農架風景區削平5座山峰,填平數百個溶洞,在原始森林山頂打造華中最高機場。當地宣傳部門表示,削山填谷為正常施工作業,不會嚴重破壞環境,機場項目建設中,植被保護和環境修復與項目同步進行。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輿論嘩然,一方面是改善交通質量,另一方面是原始森林的環境保護,權衡之下不少人認為此舉實在荒唐至極。
網友爭論不休——究竟是“從政獻禮”還是服務景區
隨后曝出的“神農架拒絕公布環評報告,稱先通航再給說法”再次將此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很多網友發微博表達自己的意見,一些細心的網友發現,神農架修建機場已經被不少人認為是當地政府官員的“從政獻禮”。
面對這場輿論風波,一個微博名為“神農架地質公園”在其新浪微博上做出了澄清。而這個微博的認證資料顯示為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官方微博。微博內容為,針對近期網上關于神農架機場的爭論,在這里給大家看一下地質公園野外考察時拍到的機場遠景。相片中拍攝的遠近和角度不同,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從整個神農架林區的范圍來看,神農架機場真的是連百分之一都算不上。生態資源保護的好與壞,不多說,歡迎大家實地考察。
此后,神農架地質公園又在微博中補充稱,機場的海拔有兩千多米。炸掉大山的說法完全是夸大事實的。大山被炸掉應該從山腳開始算起,機場只是在山尖上。
市民態度糾結——怕破壞環境,但落后的交通叫人抓狂
記者就“神農架建機場”這一輿論風波采訪了合肥市的一些市民。受訪中一些愛好旅游的人對此事尤為關注。事實上調查結果并不像很多人預測的那樣,市民的態度會一邊倒地站在反對建設機場這邊。更多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評論,究其原因還在于修建機場的利弊權衡。
市民小馬在武漢某高校讀書,他對此的態度就極為糾結。小馬自稱對神農架事件很關注,“所有人為的建設項目都必然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讀書期間去過神農架旅游的小馬對原始森林的神秘贊不絕口。風景雖美,但交通上的不便給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們從武漢出發,去神農架極其不方便。”小馬回憶他和同學們大概坐了8小時左右的汽車,到了地方早已精疲力盡。“上次在網上有人說,神農架機場修建好之后,從武漢直飛神農架只要50分鐘,這極大地節省了旅行者的時間。”對交通便利的期待是小馬很難判斷的原因。
和小馬的想法一樣,旅游愛好者老張給記者舉出九寨溝的例子。“九寨溝機場建設好以后,確實方便了很多。從合肥飛往成都再轉飛九寨溝很方便。”老張說,破壞自然可能不可避免,但是用最小的破壞換取景區的發展也未嘗不可。他認為,九寨溝的機場也沒有對九寨溝的自然資源破壞很大,那么神農架機場應該也如此。
旅行社機場能夠使旅行更便捷安全,但建設要將環保放在首位
“我在微博上看見說削了好幾個山峰吧。”合肥某旅行社的導游小余這樣說道。常跑這條線路的小余稱現在帶團去神農架景區并沒有任何標志指明機場所建的方位。如果說自然破壞的話,她可以肯定的是就目前已開放的景點并沒有出現任何被破壞的跡象。
“可以明確地說我是機場建設的支持者。”安徽好之旅國際旅行社市場發展總監李陽毫不避諱地說。神農架風景區已經是國家5A級風景區,交通建設確實是其發展的第一步。就從現在來說,神農架景區的交通確實很不方便。武漢市民去那里旅游都不便,更別說是從合肥出發了。李陽說,目前旅行社也有相關線路產品,價格大約為1000多元。相比類似線路,其價格較高,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問題。交通不解決,全國各地的游客就無法前往。
去年合肥至宜昌開通動車后,是帶動神農架旅游的契機。即便如此,游客在路上也要耗費很長時間。目前合肥4個小時抵達宜昌后有兩種方法進入神農架景區。第一是坐大巴前往神農架景區所在鎮木魚鎮,大概需要5個多小時。第二是走水路進入木魚鎮需要3個多小時。這只是抵達神農架景區,還需要坐大巴抵達神農架景區內的各個景點。如果機場建設好后,將極大帶動當地旅游業。但李陽認為,在建設過程中應該本著環保第一位,邊建設邊修復,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安徽好之旅國內長線部經理董春霞說,她支持機場建設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現在進入神農架景區都是盤山公路,應該說安全風險很高,但是機場建設好后,出行交通安全能大大提高。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專家建議北京新機場命名“朱雀”
- 下一篇:因飛機失事叫停“游學” 因噎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