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航空業蓬勃發展 分散的安全監管亟需改革
路透新加坡1月9日(記者 Anshuman Daga) - 東南亞航空業發展迅猛,但該地區的空中導航和人員培訓缺乏統一標準,分散的安全框架亟需改革。
與發達的歐洲市場不同的是,東盟沒有監管空中安全或協調空中交通管制的地區性機構。
這個問題在亞航客機墜毀事件發生后變得尤為突出。12月28日,載有162人的亞航QZ8501航班墜毀,之前飛行員曾要求提升高度以躲避惡劣天氣。
盡管墜機事故的原因仍不明朗,航空專家們卻利用這個案例指出東南亞地區航空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航線擁擠以及不同的安全標準并存。
“希望QZ8501航班墜機能推動各國優先考慮技術協調問題,”新加坡國立大學航空法教授Alan Khee-Jin Tan說道。
東盟正在推進到2015年建立單一航空市場或“開放天空”的計劃,這將讓成員國的航空公司不受約束地進入其他成員國的市場。
但是東盟10國經濟狀況千差萬別,在建立統一的技術和安全運行程序上取得鮮有進展。
“這些是更加棘手的問題,更難以統一,因為這會影響國家主權,而且各國的發展水平和能力也都差別很大。”Tan指出。
專家們以歐洲為例: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監管歐洲的安全標準和人員培訓,歐洲空管局(Eurocontrol)協調當地的空中交通管制。
東南亞中產階級人口的增長讓亞航 和獅航等公司向飛機廠商提供了創紀錄的訂單,航空公司押注廉價航空將推動更多人乘坐飛機出行。
但航空業的發展速度遠高于協調當地空中監管和協議的進程。
“拋開事故不談,未來20年該地區的空中交通增加將是最多的。我們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規則和監管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亞太地區安全和航班運營總監Ken Mclean說道。
目前來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新加坡等國被認為已經擁有很好的航空基礎設施,但緬甸和越南等迅速發展的市場則剛剛起步。
“如果在需求出現之前無法確保安全,那會出問題,”空中交通管理研究所(Air Traffic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負責人Hsin Chen Chung指出。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