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第二機場選址佛山云浮交界處值得商榷
珠三角城市群城主要是環繞珠江口,而且有不斷向南,向珠江口發展態勢,人口、產業也主要在南部。現有白云機場選址已經太靠北了。那么現在北部已經有大機場了,就更不應該再在珠三角西北部建大型機場了。廣州第二機場既是廣州的,也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機場,所以廣州第二機場大的布局原則應該是在珠三角區域的幾何中心,方便珠三角各主要城市市民出行。
日前有消息傳出,廣州第二機場的選址或是在佛山、云浮交界這一帶。這令廣州第二機場選址這一話題再掀波瀾。有人認為這一選址有利于加快珠三角西岸和廣東西部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匯集,推動珠三角帶動西部發展戰略的實施。也有人為,如果在佛山、云浮交界處建設廣州第二機場,就可使佛山、江門、中山、肇慶及云浮等廣大地區到達新機場的距離均控制在35公里至75公里之內,正是機場輻射的最佳距離,可疏解白云機場日益增加的旅客出行壓力。
機場是航空運輸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整個城市經濟的發展影響很大,現今的機場已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聚集地,更是帶動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引擎。所以完全理解廣州周邊城市對廣州第二機場的競爭,但我認為廣州第二機場選址在佛山、云浮交界處還需要慎重考慮。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偏離珠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城主要是環繞珠江口,而且有不斷向南,向珠江口發展態勢,人口、產業也主要在南部。現有白云機場選址已經太靠北了。那么現在北部已經有大機場了,就更不應該再在珠三角西北部建大型機場了。廣州第二機場既是廣州的,也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機場,所以廣州第二機場大的布局原則應該是在珠三角區域的幾何中心,方便珠三角各主要城市市民出行,也就是說應該布局在廣州南部區域,而不應該在北部或西北部,更不用說是布置在珠三角外圍。
當然粵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比較滯后,需要通過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拉動,但通過建機場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因為這個區域客流量不會太大,產業聚集單靠機場也拉不動,可能造成新的浪費。反過來,廣州第二機場建在佛山、云浮交界這一帶,則廣州和珠三角就缺少新大機場,過幾年就會滿足不了珠三角地區市民對航空出行需求。機場建設投資大,周期長,一定要充分認證。
二、遠離廣州中心城區
鑒于航空運輸區別于其他運輸方式的最大優勢是速度,是節省時間,如果飛機場距廣州市區過遠,來往花費的地面交通時間過多,以致抵消了空中的時間節約,也就失去了航空運輸的優勢,這在短程、中程航程上更為顯著。特別是在當今高鐵出行激烈競爭下,這個問題更突出。
機場選址與城區距離適中,不僅可降低出行成本,提高出行效率,而且利于機場擴大普遍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機場選址遠離城市,增加了民眾出行成本,降低出行效率,令其較難融入城市發展。機場選址合理,不僅有利于自身管理運營,提高生產效益,還有利于發揮機場對相關產業鏈的聚集效應,帶來保稅區、物流區、高附加值產品加工區、與航空產業相關制造業等的聚集,并通過匯集經濟社會中的各種資源和信息,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強大的催化效應和輻射作用。當前珠三角幾大城市,產業還處在集聚階段,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強大復合功能,是加快廣東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機場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不宜分散,而應相對集中。
三、與廣州火車南站相距太遠
在空域允許條件下,機場選址一定要與其他交通方式緊密銜接,修建機場不是為了競爭,而是為了更加便民、綠色出行。建立緊湊合理的空地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地面與機場的無縫銜接,是當前機場選址發展趨勢。如上海(樓盤)市依托虹橋機場打造國內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就值得廣州參考。虹橋樞紐集航空、高鐵、城鐵、磁懸浮、高速公路、公交、出租車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實現跨地區、大范圍人流物流的快速集散,日客流量達150萬人次,這大大增強了上海機場服務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因此,在空域不發生矛盾情況下,廣州第二機場一定要盡可能靠近廣州南站,陸空聯動形成對接,如果乘客一下機就能在短時間內到達廣州南站,那么就能充分發揮機場和高鐵的合力作用。由于南沙屬于沖積平原地質,機場選址不能過于靠近海邊,所以也不必局限于南沙行政界限之內,但應盡可能靠近火車南站地區。
總之,廣州第二機場的選址不應成為珠三角城市相互惡性競爭的案例,而應成為珠三角各城市協調發展范例。我們應該站在珠三角一體化角度去思考問題,以科學態度,全面合理布局珠三角新機場,也就是廣州第二機場,不從各自城市利益去思考問題。廣州第二機場選址合理的話,不但對廣州發展有利,而且對廣州周邊的城市也十分有利,可能比放在自己的城市里更有利。
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十三五”期間珠三角地區在產業結構轉型要走出新的路子,重點是打造環珠江口沿岸世界級灣區,發展總部經濟、金融、科研創新、高等教育、醫療衛生、生態居住、旅游等產業,所以,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不應該偏離珠三角核心區域。
(作者為暨南大學教授)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羊城晚報:廣州機場擴容要下“一盤大棋”
- 下一篇:低價票成為在線代理商撈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