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放權 航線“登記制”是大勢所趨
8月12日,新華社稱,國家民航局下半年將繼續放寬國內航線航班許可準入條件,并根據市場發展情況,繼續減少核準航線許可,直至全部改為登記航線許可。
國家民航局一直在推進國內航線航班許可準入方面的改革。早在2001年2月,《關于改革國內航線和航班審批管理辦法的通知》就提出,基地在該省、自治區內的航空運輸企業可根據市場需求自行安排該省、自治區內的航線、航班及加班、包機飛行。2007年,民航局又宣布,除了機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其他城市航線的審批已經下放到民航地區管理局批準,最后報總局備案即可。
“印象中,2005年,有關部門放寬了對旅游線路的審批,隨后,又放寬了對商務航線的審批。目前,僅有3個機場吞吐量最大的城市還需總局批準航線。”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
據國家民航局的最新計劃,下半年將“繼續減少核準航線許可”,“直到全部改為登記航線許可”。“一方面,這是進一步朝市場推進的舉措,更大程度上激活了民航市場的競爭氣氛;另一方面,中央有關部門今年以來也一直強調要‘簡政放權’,民航局此舉也符合這方面的要求。”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
張武安對本報解釋,登記航線許可制的推出意味著,航空公司申請新航線不要等待有關部門的審批程序,“而只要在確定開辟新航線的情況下,到民航局備案一下,就可運行有關航線”。在張武安看來,這種簡化程序的做法會讓市場“更公平”,“減少主管審批因素對市場的干擾”,且對民營航空企業有利。
對消費者而言,民航局的上述舉措很可能會讓他們享受到更優惠的打折機票。因為,航線航班許可準入條件的放寬,意味著航班增加。同時,在競爭氛圍下,航空公司也會更多地考慮消費者的感受。
不過,民航局昨日沒有透露全部改為登記航線許可的時間表。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7年,時任國家民航局局長楊元元就曾表示,“到2010年,有望實現國內所有城市、所有航線都不需要航空公司向民航總局申請審批的目標,只需要向民航總局報告備案即可。”
有券商此前分析,進一步推進最大的阻力在于各地飽和的時刻資源或空域資源。民航局局長李家祥2011年曾坦言,由于空域資源嚴重不足,國外30家航空公司已獲得飛首都機場航權卻無法安排時刻。另外,上海虹橋和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同樣緊缺。
“這意味著,要進一步降低中國運營空域資源的比例。”崔新生說,這就需要下一步民航局和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一項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的空域資源有70%是軍用的,只有30%屬于民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