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候機樓不能搞城鄉差異
異地候機樓被業界比喻成大型機場的“巷戰”,越是客源密集的城市越激烈。作為普通老百姓特別是經常坐飛機出行的旅客,很多時候并不太關注這種“巷戰”的激烈程度如何,而更為關注的是異地候機樓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縱觀國內大型機場異地候機樓,都與大型機場有實時相連的值機系統和航班查詢系統,旅客可在異地候機樓內購買機票、查詢大型機場進出港航班信息,購票后可在當地候機樓辦好登機牌,乘直通巴士到大型機場后就可直接安檢、登機。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旅客享受到這種異地候機樓帶來的便攜服務。
令人欣喜的是,各地城市候機樓還在不斷推出多項便民服務舉措,盡力升級服務,想旅客之所想。據媒體報道,目前石家莊機場已經建設運營了多座城市候機樓,這些候機樓都在打“親民牌”。例如,有的候機樓營業時間延長至22時,有的在縣城內增設購票服務網點,有的營業部推出20人以上團隊免費接送,有的候機樓服務電話實現24小時咨詢,有的候機樓內實現免費無線網絡覆蓋。同時,支撐每一座異地候機樓運營的是地面交通——旅客直通車。
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些異地候機樓對于城市居民來說是幸福的,對于生活在相對經濟不是太發達的城市或者中小型城鎮的居民而言只能是越來越眼紅。事實上,盡管異地候機樓越來越多,有一部分人乘機出行越來越方便,但是,其受益的人群依然是有限的。有許多旅客居住的地區并沒有異地候機樓,或者距離最近的候機樓還是很遠。很顯然,異地候機樓服務鏈條中還有“缺口”,還難以真正實現旅客出行服務的無縫對接,有“最后1公里”問題仍待解決。筆者的老家在西北地區,最近的機場只有咸陽機場,但是兩者之間相距較遠。而老家縣城根本沒有異地候機樓,要乘飛機出行,必須趕五六個小時才能到機場,還是很折騰。
作為公共服務的有效載體,異地候機樓要真正發揮作用更加“接地氣”,必須多沾點“泥土氣息”,即更多地延伸至城鄉,讓越來越多的基層百姓或者地處偏遠地區的旅客像生活在城里的旅客一樣更便捷地出行。由此,筆者以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需要在一些地區建設異地候機樓。如果不能,可以爭取讓更多的旅客直通車覆蓋異地候機樓到縣城或者鄉鎮這些地段。當前,城鄉發展一體化受到空前的重視。如果異地候機樓也能實現城鄉一體化,消除城鄉差異,那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旅客享受到無縫隙對接的航空服務。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機票價格下限取消或利于航空產業競爭
- 下一篇:機上餐食浪費,問題出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