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航班延誤進入新“療程”?
[摘要] 劉先生說,他今年在美國鳳凰城中轉飛機時,前趟航班因天氣原因誤了時間,他錯過了前往洛杉磯的航班,當天又沒有去往目的地的航班了,于是美國航空公司對此延誤進行了賠償,包括免費酒店住宿及機場接送、現金賠償266美元等。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飛機就在我眼前,我卻無法登機。”這恐怕是乘客在搭乘飛機時最刻骨銘心的“痛”。
記者了解到,由于今年北京汛期較長,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夏季飛機延誤“頻發”。飛常準統計數據顯示,7、8月份,首都機場出港航班在計劃出發時間30分鐘內“準點”起飛的僅有23.72%,有近四成的航班要延誤2個小時起飛。
與此同時,因飛機延誤而出現的乘客與機場工作人員的肢體沖突頻發。為此,從夏季開始,中國民用航空局相繼出臺了八大機場不限起飛、縮短航班起降間隔等措施,以減少航班延誤。
近期,民航局又下發《航空公司航班正常運行標準(試行)》(簡稱《標準》),將之前籠統的規定細化至分鐘,以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行為。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將航空公司航班運行標準化,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因人為因素造成的航班延誤,提高航班正常率。據了解,這是民航局首次制定統一的航空公司航班正常運行標準。
民航局下發航班正常運行標準 細化進出港航班所有操作環節
減少延誤 航班運行精確到分
近年來,航班正點率受到越來越多旅客的重點關注。據中國民用航空局公布的《2012年民航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航班正點率為74.83%,是5年來最低。也就是說,2012年航班延誤為5年內最高。“飛機容易晚點”成為不少乘客不愿乘坐飛機的主要原因,更為準時的高鐵成了旅客出行的新選擇,無形中加重了高鐵對航空業的沖擊。
據了解,造成航班晚點的因素有很多,除惡劣天氣等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外,更多的原因在于航空公司運行管理水平不足,即人為因素。業內人士介紹,一架飛機從起飛到抵達,需要通過航空公司、地勤、機場、空管等多個環節的共同配合,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容易影響飛機的正常運轉,造成航班延誤。
對于航班延誤,民航局今年連續推出了多種舉措和新規。包括在北京首都機場和上海虹橋、廣州白云、成都雙流等八大繁忙機場起飛的航班推出“不限起飛”政策,即除了天氣原因和軍方活動之外,航班起飛不再受機場流量控制的影響。
隨后,民航局又下發《調整華北空域部分航線走向的通知》,部分以前飛經北京上空的航班將繞行,以緩解北京區域的空中擁堵,其中涉及長沙的有4條。
解讀:時間細化至分鐘
記者了解到,對于航班正常運行的界定,民航管理部門之前便有所規定,但是當時的規定比較籠統,因此各航空公司大多會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從辦票到登機各個環節的所需時間。
此次《標準》將進出港航班的所有操作環節細化至分鐘,民航管理部門人士強調,出臺標準正是為了提高航班正常率,“不僅要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行為,更希望能對航班正常運行做出界定。”
飛前90分鐘開放辦票
《標準》中規定,國內航班值機柜臺最晚應在航班起飛前的90分鐘開放辦票,國際航班為120分鐘。值機柜臺關閉的時間不應早于航空公司公布的截止時間,大多數國內航空公司規定的這一時間為航班起飛前的半小時左右。
此外,《標準》規定,95%的國內航班經濟艙旅客乘機手續排隊及辦理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頭等艙、公務艙旅客的等候時間最長為5分鐘;國際航班辦票時,經濟艙旅客等候最長時間為20分鐘,頭等和公務艙旅客不超過5分鐘。
民航局要求,空客A380型飛機應在預計起飛時間前55分鐘開始組織登機。類似波音787及空客A330型251座以上飛機,登機時間為預計起飛時間的前45分鐘。其余型號飛機,均為航班預計出發時間的前40分鐘。停靠廊橋的航班,最晚在起飛前5分鐘,登機口關閉。
等候“擺渡”不超10分鐘
民航局認為,旅客在停機坪行走距離大于100米時,宜提供擺渡車服務。首輛擺渡車應該在航班開始登機前5分鐘達到登機口,其他擺渡車應該在前車駛離后2分鐘內到位。旅客在普通擺渡車上等候的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頭等艙或公務艙旅客在貴賓擺渡車上等候的時間不應超過5分鐘。
《標準》要求,國際航班的第一件行李傳送時間,不能晚于飛機停穩后40分鐘,最后一件行李傳送時間不晚于飛機停穩后70分鐘;國內航班的這兩個規定時間分別為30分鐘和50分鐘。
國內轉國內航班,最短中轉銜接時間為60分鐘。其余中轉航班,最短中轉時間為90分鐘。
分析
標準嚴格但或難達預期效果
記者了解到,此次標準對進離港航班的廊橋對接、客梯車、擺渡車、牽引車等環節到位和完成時間作出明確說明。針對航班機型大小和航班性質,對機務維修、客貨艙開閉、客艙清潔、餐食及機上供應品供應、航油加注、艙單上傳送達、貨郵行李裝卸、機組到崗、辦理乘機手續、登機等環節的工作時間一一提出了要求。
民航專家張起淮表示,“此次標準非常嚴格,但是造成飛機延誤的情況有很多種,如此精確的時間計算很可能讓航空公司心有余而力不足。”
張起淮表示,飛機起飛降落是通過多個環節組成,如果強調某一個環節的時間,很有可能造成前后環節都出現問題,“此標準的出臺,如果作為航空公司服務評比的評價標準是非常合適的,但是如果指望建立標準時間而減少飛機延誤,仍有很大問題。”
空域資源與民航運量不成正比
民航專家王疆民表示,目前飛機延誤,除了天氣等人力不可抗因素外,民航可使用空域的資源緊缺、限制過多,是造成航班延誤的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航班大面積延誤,七月末民航局曾表示,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八大繁忙機場將“不限起飛”。然而不時出現的“流量控制”,卻讓這一政策變得有名無實。
“為什么會有流量控制?就是因為飛機能飛的‘空域’有限。”民航專家王疆民告訴記者, 所謂空域,指的是航空器飛行所占用的空間,飛機在飛行時,只能按照已劃設好的“航路”前進。“比如我們堵在二環路上,雖然旁邊有應急車道,但是汽車被設定走主路,此時除了等著,別無他法。”
據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介紹,我國留給民航使用的空域只有大約20%。與之相對的,則是各大航空公司機隊不斷擴充。
據一位航空公司業內人士透露,民航的運量每年會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但直到現在,民用飛機仍然只能在國家空管委指定的這20%的狹窄空域里穿行,起飛與降落受到嚴格限制。
建議
應建立航班延誤補償機制
不少市民認為,對于乘客來說,飛機延誤需要建立公開透明的解釋渠道。市民夏小姐說,有次她從杭州乘飛機回長沙,因長沙暴雨,飛機只能在深夜迫降武漢。這本是不可抗拒的天氣原因,航空公司卻拖延了2個小時,才告知旅客真正原因,讓大家很氣憤。
“我多次碰到航班延誤,但都沒有得到過賠償。”經常乘飛機出差的劉先生認為,對于航班延誤達一定時間的旅客,航空公司應該學習外國的優秀航空公司,主動予以相應的補償。目前在國內,往往都是在旅客與航空公司矛盾激化后,航空公司迫于壓力才進行補償。
劉先生說,他今年在美國鳳凰城中轉飛機時,前趟航班因天氣原因誤了時間,他錯過了前往洛杉磯的航班,當天又沒有去往目的地的航班了,于是美國航空公司對此延誤進行了賠償,包括免費酒店住宿及機場接送、現金賠償266美元等。在國內,航空公司一般不會做出這樣的賠償。因此,他建議各航空公司建立補償機制,對航班延誤的旅客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
他山之石
歐盟:晚點最高可索賠600歐元
根據歐盟的規定:如果你的飛機比約定時間晚到了3個小時以上,即使你已經到達了目的地,依然可以要求最高達600歐元(即人民幣4705元)的補償。
其中,航線距離在1500公里以內,補償金250歐元;航線距離在1500公里到3500公里以內,補償金400歐元;航線距離在3500公里以上,補償金600歐元。
此外,如果航班晚點超過2小時以上,且航線是在1500公里之內,航空公司要承擔餐食飲料、旅店住宿和往返旅店的費用。
同時,旅客還可以打兩通電話、發傳真或是Email。在手續齊全且監管機構判定航空公司賠款的情況下,如果航空公司不賠款,將被歐盟民航管理局處5000英鎊的罰款。
美國:滿足顧客基本需求
美國主要的航空公司對航班延誤的規定基本一致,即“滿足顧客基本需求”。
比如,美聯航關于航班晚點的規定是,起飛或降落后兩小時內提供餐飲,保持洗手間設施正常服務,提供必需的醫療援助以及每30分鐘廣播一次延誤航班的實時信息。不過,一旦旅客下飛機,則需要自己承擔錯過飛機起飛的風險。
僅從規定看,美航空公司的“親善度”不及其盟友歐洲的航空公司。不過,實際情況中,也有旅客因美國境內航班滿員導致行程延誤,而獲美國第一大航空公司Delta的400美元(即人民幣2500元)優惠券的案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喀山空難將加速俄羅斯航空業現代化
- 下一篇:通航的春天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