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富:“特權機場”何時能變成“平民機場”?
5月8日下午,海航執飛寧波至北京的兩次航班均“被迫”延誤,本應后起飛的航班卻因一位“重量級領導”提前起飛了。遭遇航班延誤的網友憤而將當天經過公布在網絡論壇上,稱寧波機場讓領導先“飛”,直指遭遇“領導特權”。
讓領導先“飛”、讓普通乘客“被等待”,這在我國不是第一起,如果規定不改,相信也決不會是最后一起。早在1993年,當時的國家民航總局就已下發《關于重要旅客乘坐民航班機運輸服務工作的規定》,成為各大航空公司制定要客服務手冊時遵守的范本。每年兩會、黨代會,或是奧運、亞運這些盛事,民航局都會成立重大航空運輸保障組,全力保障要客飛行安全。如果訂票者的身份是省、部級(含副職)以上官員,軍隊在職正軍職少將以上軍官,公使、大使級別外交官這樣的重要客人,提供VIP服務也非常周全。
特事特辦、特殊人員特殊對待,這是因地制宜、因事而異的科學方法。但特殊事情、特殊人員多了,就變得多而不特、多而不殊了。按照1993年《規定》,像省部級以上官員、軍官大使等,還有那么所謂的大事要事,每個機場每年每月不知會接待多少“貴客”、“要事”,這種規定實質已讓機場變成了“官辦機場”、“特權機場”,成為了官本位思想的集中體現。
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它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在黨的十八大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新聞媒體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政治宣言。隨后,中央又出臺了“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對官員出訪等提出了明確規范。但是民航總局的規定以及“重量級領導”的先“飛”,明顯與中央的“規定”和“禁令”背道而馳。
真心希望,機場將不再是“特權機場”,而真正變成以人為本的“平民機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空業:機場盈利穩中有增
- 下一篇:合同能源管理:機場節能改造的現實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