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大眾化時代即將到來?
新年伊始,作為廉價航空的春秋航空近日又在深圳機場增開多條航線。去年以來,春秋航空在深圳的布局動作頻繁,連續在深圳增開五六條航線,目前日航班量達到9班,是此前幾年發展速度的三倍。廉航在深圳的發展是廉航全國擴張的一個縮影,就在去年的這個時候,春秋航空還可以號稱是“國內唯一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與廉價航空同義),而一年過去,國內已有春秋、西部、九元三家名正言順的廉航,這是否意味著從此民航將成為中國老百姓日常化的出行工具?民航大眾化時代即將到來?
低成本航空市場近期緣何一片喧囂?
事實上,關于低成本航空在中國發展機遇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歇過,這樣的數據經常被引用,“全球有170家低成本航空公司,10年間歐洲的航空市場廉航所占份額從10%增長到26%,在美國占比35%,歐美3小時以內的中短程基本是廉航的天下”,而對比之下,中國的低成本航空才剛剛起步,“春秋航空所占份額僅為3%,全國的廉航加起來市場份額不超過5%”,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向本報記者表示。此外還有另一組數據的比較也具有同樣的意義,美國平均每年每人坐三次飛機,而中國盡管航空客流一直在快速增長,但就在2013年,全民航客運吞吐量也才3.54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坐0.3次飛機,二者之間相差10倍。
2013年底,民航局放開航空價格的“下限”,這使得廉航的低價合法合理。2014年的民航工作會議上又明確提出:民航局將在航線準入、航班時刻、服務價格上實行更為靈活的政策,同時要求機場要結合低成本航空公司需求,完善相關保障設施,有條件的可建設或改造低成本航站樓。此外,還鼓勵大型骨干航空公司實施低成本戰略,關注國際航線低成本市場,以出境游快速增長為契機,拓展低成本業務。積極扶持低成本航空并成為2014年民航工作的一大重點。
傳統航企利潤下滑,低成本航空卻有市場?
近兩年中國傳統航企的利潤一直處于下滑趨勢。據民航局預計,2013年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73億元,比2012年295.9億元的利潤總額下降22.9億元,降幅7.7%。業內人士分析,扣除匯兌帶來的收益,傳統航企利潤下滑率將更加明顯。
與全民航利潤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春秋航空的逆市增長。2013年,春秋航空的盈利同比增長了10%,此前的兩年,春秋利潤高達4.7億元和7億元。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如果2012年的航空板塊7億元利潤屬實,那么春秋航空每年的單機利潤高達2000萬元,這是非常驚人的,一般航企可能不到1000萬元。”張武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公司正在上市申請中,關于利潤并不方便透露,但他并沒有否認媒體的數據。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老師趙巍分析了2012年4家歐洲廉航及9家傳統航企的盈利能力也發現,前者大大勝出,她的結論中認為“4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用30%的資源創造了70%的營業利潤和幾乎全部的凈利潤。”
大眾化航空時代真的已經到來了嗎?
傳統航企利潤下滑,資本進軍低成本航空,未來是否真的會是9元、99元等廉價機票漫天飛,老百姓動輒就航空出行,航空大眾化時代真的到來了嗎?雖然對低成本航空發展的必然趨勢表示肯定,但近期內能否大規模發展,幾位受訪對象都持謹慎態度。
在傳統航企工作的劉明(化名)對記者表示,其實各航空公司經常出現的三四折票價已經沒有什么利潤空間了,而廉航所提出的9元、99元更是遠低于成本的機票,更多可能是一種“噱頭”。
春秋航空的宣傳部副部長毛懿承認,特價機票當然不會覆蓋全客艙,但他表示,即使在旺季,這種“9”結尾的特價機票也會占到10%,在淡季時可能有20%的比例。從平均票價而言,廉航普遍要低20%左右。張武安表示,特價機票的出現是靠高客座率支撐的,“我們95%以上的客座率,拿出部分特價票,仍然是可以賺錢的。”
民航專家綦琦認為,目前春秋、西部、九元等都是力量太弱小的航企,即使是還有資本沖動進入低成本航企,也不排除其中包含“資本游戲”的初衷,且這支隊伍越壯大,利潤越會攤薄。“根據我對美國西南航空等廉航的觀察,低成本還是來自于企業內部高效的運作和管理,中國目前并沒有一套成熟的低成本運營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有理性的分析認為,真正低成本還要依賴于外部環境的改善,比如在航材進口稅收、機場費用給予的優惠,以及廉價航站樓的建立,在這些條件尚不完善的中國,大眾化航空時代的真正到來還“任重道遠”。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昆明新機場大面積航班延誤原因何在
- 下一篇:民航局下放審批權促進通航企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