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如何玩轉通用航空?
有別于一些中年發福的民營企業家,鄒建明的身材保持得不錯。他沒有當過兵,卻有軍人的坐姿。他不嗜煙酒,飲食清淡,工作間隙,常常在辦公室做俯臥撐。只不過,他用手指而不是手掌支撐身體。據說十指連心,這樣可以鍛煉到心肺。注意養生,一方面自然是希望長壽,另一方面,也是客觀要求。他有10年以上的飛行經驗,擁有私人直升機駕照。要繼續飛下去,每年都必須拿到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Ⅱ級體檢合格證。
他的興趣不止于駕駛飛機。作為上海正陽投資集團的創始人和董事長,他涉足通用航空產業已經有8年時間。所謂“通用航空”,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正陽集團下屬的3家公司(中美洲際、金匯通航、正陽機場),覆蓋了產業鏈上的三個主要環節:直升機銷售、直升機代管和運營、直升機場建設和管理。
除了銷售其他直升機制造商的產品,2013年中美洲際還成為意大利阿古斯特維斯特蘭直升機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總經銷商,后者是全球公務直升機領域的標桿型企業,其AW139公務直升機是全球最為暢銷的中型直升機;金匯通航擁有國內民營直升機通航公司中規模最大的機隊,包括50多名飛行員、60多名機務人員,20多名航務人員。下屬的飛行培訓中心,是華東地區唯一的直升機飛行培訓機構,有直升機駕駛員私用、商用、教員執照培訓資質;正陽機場則在福建省建成運營了福州竹岐和廈門廈金灣兩座直升機場,在武夷山設有起降點,已開工建設的龍巖直升機場也將在2014年投入使用。
一家民營企業,在通用航空產業形成“三位一體”的格局,某種程度上是為形勢所迫。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各個環節的成熟度不夠,單個企業只關注其中的某一個環節,很難有大的發展。直到2010年,中國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才頒發了《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提出通過5到10年的深化改革,逐步放開對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管制。到2012年,國務院才有《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根據民用航空局《2012年民航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中國獲得經營許可證的通用航空企業只有146家。適航在冊的航空器總數1,320架(其中教學訓練用飛機328架)。而美國的通用航空飛機已經超過30萬架,涵蓋公務飛行、私人飛行、公共航空運輸、航空噴灑、航空拍攝等各個方面。因為相信“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鄒建明說:“在巨額的利潤面前,不存在膽怯。”這句話的背景是,8年時間里,他在通用航空產業投入了10多億元,曾經在公司內部遭到很多人反對,其中包括他的太太。
鄒建明1964年出生在福建大田縣(地屬三明市),家中排行老二。大田別名“巖城”,山多田少石頭多。他最崇拜的人之一是毛澤東,手機鈴聲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但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父親。這是一位竹篾匠,靠編織竹制品,將他們兄弟姐妹6人養大。父親告訴過他:“要和精明的本分人合作。人不精明,你賺不到錢,人不本分,賺的錢可能全被他拿走了。”
高中畢業,他考上了福建省地質學校,1982年中專畢業,被分配到福建省地球物理探礦隊工作。兩年以后,作為引進人才,進入大田縣交通局。1987年底,他開了一家汽車配件公司,并在2年后開了一個汽車運輸公司。4年以后,賺到了第一個100萬。開汽配公司、跑運輸與上海來往較多,1992年正月初八,他帶著全部積蓄到了上海。從承接大樓基礎工程鉆孔灌注樁開始,積累了數千萬元的資本,開始進入了房地產行業(房地產仍是正陽集團的主業之一),迅速積累起大量財富。
鄒建明很小的時候在福建晉江生活過一段時間,住處附近有一個軍用機場,看著戰斗機起飛,他也想做一名飛行員。2003年,他到上海龍華機場學習駕駛固定翼飛機賽斯納72型(相對直升飛機的旋轉翼,固定翼飛機機身上的機翼是固定的,由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總共飛了60多個小時,拿到了相關飛行駕照。次年,他在珠海航展上第一次接觸直升機,那架飛機的型號是麥道MD600(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制造)。
他發現駕駛直升機才是真正好玩的飛行。“固定翼飛機,只要看好前方,油門一次性推到底,加速到60節,機頭一拉飛起來,到空中比開車容易。直升機飛起來,幾噸重的東西,像一張紙一樣浮在空中,任何一個方向的風,都可以影響它的狀態。”覺得固定翼飛機不那么好玩,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已不是做拉筋斗、橫滾等高難度動作的年紀。“這要求飛行員膽子大,反應快,抗荷能力強。20多歲的年輕人可以做,我學開飛機時,已經40歲了。”他說。
擁有飛機的中國人不少,親自上陣駕駛的人不多。鄒建明已經累積700多個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間,他的理想狀態是每年飛行100到150個小時。“這其實不難,有幾趟長途飛行就夠了,比如向直升機買家交付飛機,我有時會自己開過去。”看得出來,他是真正熱愛飛行的那類人。“飛行是一種感覺,有的人飛了一輩子,為什么成不了好飛行員?因為他沒有感覺,飛起來,也是別別扭扭的。好的飛行員,就不一樣了。慢慢起飛,慢慢下降。”說這話時,他的手比劃著,模擬直升機垂直起降的樣子。
2005年,華東地區還沒有直升機駕駛培訓機構。鄒建明花1,800萬元買了第一架直升機,型號正是麥道MD600,還從一家通用航空公司請了一位飛行教練到上海高東機場教他駕駛。飛了40個小時,拿到了私人直升機駕照。這架直升機一開始就托管在這家通用航空公司,因為托管方運作不力,每次申報飛行都不太順暢,他于是有了成立直升機運營公司,自己管理飛機的想法。但注冊通用航空公司,必須有兩架以上的飛機。為此,他花4,800萬元買了第二架直升機歐直EC135(歐洲直升機公司制造)。2006年,金匯通航掛牌成立,開始在全國招募飛行、機務和航務等專業人員。
一開始只是覺得好玩,2009年以后,他意識到這個行業大有可為。任何一種交通工具之間都是相互補充的,直升機最有效的覆蓋半徑是500公里。這一半徑內,沒有一種交通工具的效率,能夠和直升機媲美。例如,鄒建明從上海家中出發去福州,乘坐民航班機,加上道路車行時間,平均需要4.5小時,乘坐直升機,只需要2.5小時。
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公務飛行,將是一塊巨大的市場。與此同時,他發現這一行想要玩好并不容易,面臨政策、人才和基礎設施方面的瓶頸。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