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3·01”惡性恐怖事件現于空中
□ 3月1日21時許,昆明火車站發生暴力恐怖襲擊事件,造成29人遇難,143人受傷,F已查明,該案是以阿不都熱依木·庫爾班為首的暴力恐怖團伙所為。
國際通行的恐怖活動定義是以殘酷、恐怖手段追求政治、宗教、意識形態等目的,不惜一切進行暴力活動,制造恐怖,刻意以平民為目標,或完全不顧平民安危。在“疆獨”分子恐怖活動的新動向中,女性參與恐怖活動很受關注。如果“疆獨”恐怖集團大量利用一些年輕女子作案,我國的空防安保也應積極轉變思路。
如果說“9·11”事件離中國很遙遠的話,我國在經歷了“3·07”事件、“6·29”事件之后,恐怖組織也已進入我國的民航運輸業。結合目前我國的空防態勢和航空業的發展,如何積極應對“3·01”式的惡性恐怖事件成為重要議題。
首先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安檢可信度。一是機場實施嚴格的安全檢查,尤其是對高危性航線乘機者的檢查。另外,美國已著手對飛機客艙、貨艙進行特殊改造處理,使艙壁能承受一定的壓力,遇到爆炸時能有效地減少或分散沖擊波,以避免機毀人亡。二是研制使用最新的探查爆炸物儀器。美國稱已研制出“中子沽化探測器”、“溫度中子激化偵測儀”以及“炸藥高速感應器”、“炸彈嗅聞器”等世界先進的反爆炸儀器,并已試用于其國際機場。這些設備運用中子、光子、溫度、氣味、介電分析等技術原理,能準確探測出任何類型的爆炸類裝置,包括塑類、生化炸彈、武器等。
其次,應對以制造機毀人亡為目的的團伙劫機,最重要的是在遇到暴力劫機時,維護好客艙內的正常秩序,在空警或者安全員的專業分工和帶領下,尋找機會制服劫機者。事實上,“9·11”事件后,很多劫機未遂事件都是由空警或者機上人員制服暴力分子的。
盡量避免空中暴力劫機應該從源頭入手,在事前控制劫機者。對來自恐怖地區的外籍人士和國內重點人群,要仔細檢查其人身、攜帶和托運的行李物品,必要時進行搜身、器物分解、通電實驗等檢查,有針對性地排除一切安全隱患,堅決將一切危險因素消除在地面。
另外,有效加強團隊配合以及反劫、防炸、處突能力的專業空警隊伍建設,也有助于防范“3·01”式惡性恐怖事件發生在空中。應對“3·07”劫機事件、“6·29”劫機事件等類似的恐怖事件反映的是對空警工作能力和空警素質的最終考驗。出現了團伙劫機,機組人員如何具體分工、如何利用飛機上的設施守住駕駛艙門、如何在旅客中尋找救援者、如何控制并制服劫機者等突發事件中的應對方法和處置手段的專業化程度,顯得尤為重要。
借鑒“3·01”惡性恐怖事件,防止和正確處置類似“3·07”劫機事件及“6·29”劫機事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強空防力量的系統性提升,加強空警的執勤能力,加強我國反劫機、防炸機的綜合水平還任重道遠。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