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機場“空港經濟”效應正在形成
今天的機場,已演進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節點。新橋機場也不例外,它拉近了合肥與世界的距離,也造就一種新的經濟業態——“空港經濟”。
按測算,100萬航空旅客能給周邊區域帶來1.3億美金的經濟效益,新橋機場計劃2020年旅客吞吐量1100萬,可能帶來的收益就是14.3億美金。此外,新橋也將帶動物流、酒店、餐飲等相關產業的騰飛,一個“流金淌銀”的臨空產業鏈正在形成。
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
2009年,51歲的康保林放棄了在江蘇江陰市一家外貿公司的司機活,回到了高劉,在鎮上的振興街開了一家“保林超市”。每年四五萬元的超市利潤,不及在江陰開車時的一半,但未來機場帶來的巨大人流量,是現在的數字所不能說明的。
37歲的康家滿回高劉老家的時間,要比康保林早兩年。2007年底,康家滿辭去了在合肥百腦匯做電腦銷售的差事,在對高劉老家的門面房做了些裝飾后,開了一家燈具店,當然也附帶著電腦維修的老本行。目前,他正在接觸臨空產業園亮化燈的項目。
對于機場可能帶來的產業變局,高劉鎮黨委委員康申文充滿期待。“臨空產業園一旦投入運營,將有大量企業入駐,高劉人在家門口就會有更多就業機會”,康申文憧憬,“很多外出打工的高劉人都會回來,到機場工作,農民也將過上城里產業工人的生活”。
駛入“快車道”的空港物流
在新橋機場周圍將建起一個空港物流園區。空港物流園區主要依托新橋機場的航空貨運能力、機場周邊高速公路高效的貨物轉運能力,建設輻射全國及東亞地區的空港物流園區,打造東亞地區航空轉運中心,形成安徽省進出口貨物集散的物流平臺。
“空港物流園區內主要發展快遞服務、貨物代理、包裝加工等業務,允許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與空港物流園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更多投資和貨運企業落戶空港物流園。爭取建設空港保稅物流園區。遠期可引入鐵路專用線,實現公鐵空聯運。”合肥市發改委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中鐵快運安徽分公司、合肥永春物流等大型物流企業已經搶先進駐新橋機場物流園。物流業在合肥將進入快速發展黃金期。
處于“觀望”蓄勢待發
根據合肥機場航空業務量預測,2020年新橋機場的旅客流量將達1100萬人次,如此巨大的人流,合肥的酒店業是否已經心動?記者了解到,目前,合肥已有不少企業有在新橋機場附近投資酒店業的意向。合肥一家星級大酒店的負責人表示,在機場附近投資分店,物流配送、客流量等都有保障,應該很有發展前景。同時,在合肥市區酒店相對飽和又面臨如今的整體利潤下滑的大局面,“出去走走不失為一個良機”。
由于機場的空港新城的具體規劃目前仍未成形,很多酒店企業目前仍處于“觀望”狀態。據了解,今年以來,合肥酒店業整體利潤下滑,因此不少酒店投資者對在新橋投資酒店還都比較謹慎。有業內人士建議,一開始在新橋機場附近投資的酒店規模不能太大,待發展成熟后可上少量星級酒店。
借“機”起飛的餐飲業
借著新橋機場,合肥的餐飲業也將迎來“起飛期”。比如,合肥有名的四大糕點,再比如,在全國赫赫有名的合肥小龍蝦,都將隨著新橋機場“展翅欲飛”。老謝龍蝦負責人謝道文曾表示,借助新橋機場的起飛,這也給合肥龍蝦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越來越多的龍蝦生意人也將目光瞄向省外甚至異國他鄉。
而在高劉鎮,一些與餐飲有關的企業也沒有閑著。高劉鎮上的河濱路1號,是一家有著25年歷史的老面粉廠。面對即將開通的新橋機場,64歲的總經理謝多炳正在“求變”。“面葉、粉炸等特色面食有了幾百年歷史,也將是新橋機場待客的一張名片。”謝多炳意猶未盡地說著。
占據原材料和區位優勢,謝多炳已經開始行動了。目前,他已經開始和安徽農業大學食品方面的專家聯系,望得到研制休閑產品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遠在上海的親戚,也受其委托,多次赴虹橋機場考察休閑食品,時刻準備著“復制”。
機場商業掘“第一桶金”
誰會是新橋機場“第一桶金”的獲得者?日前,省民航藍天實業總公司書記黃運發揭曉了“答案”。
本月底,新橋機場正式通航。機場40多個商鋪(面積8000多平方米),引來了無數企業的“青睞”。單是機場書店招標這一項,就有包括合肥新華書店在內的7家公司參加。來參加的企業,大多相中的是新橋機場餐飲店。包括肯德基和安徽的老鄉雞在內,一批國際品牌、國內品牌和省內品牌的餐飲企業,已落戶新橋機場。黃運發說,新橋機場的商業免稅店這塊,全部交由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公司打包。安徽的六安瓜片、徽香源等食品,也將出現在新橋機場商業中。
黃運發介紹,如在國內居第14位的武漢天河機場,該機場商業就包括了候機樓商業零售、候機樓餐飲、貴賓廳服務、廣告、機場快線以及賓館。新橋機場的商業,也基本參照天河機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